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三个大黄鱼网箱养殖区水质和浮游生物体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及季节差异
郑家浪, 陈天红, 陈泳龙, 万发国, 朱庆玲, 江丽华, 陈舜, 谢尚微, 宋伟华, 严小军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13 15:35,  doi: 10.12284/hyxb2025074
摘要(26) HTML全文(11) PDF 3609KB(1)
摘要:
浮游生物体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浮游生物从水环境吸收或者体内代谢的高蒸汽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大黄鱼养殖区网箱水质参数与浮游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组成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研究选择了洞头、南麂和宁德三个采样点,并于夏季和秋季采集网箱浮游生物样本,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VOCs的组成,并分析其与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黄鱼网箱浮游生物VOCs主要由芳烃、烃类、酯类和酮类组成。总VOCs含量及种类在...
融合机器学习与物理模型的中尺度涡声速剖面重构
李洪臣, 李明, 王鹏皓, 毛科峰, 朱宇航, 刘宇航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13 14:25
摘要(0) HTML全文(0) PDF 7608KB(0)
摘要:
针对中尺度涡内声速剖面结构复杂且重构误差显著偏大的问题,本文采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Argo剖面,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和中尺度涡统一结构模型,提出了PIRF-DEN模型。通过将海表面温度、高度异常、盐度、密度等海表环境参数与Argo密度作为输入,建立了“水面-水下”声速映射关系。同时,基于中尺度涡统一结构模型重构涡旋内密度场,将海表环境参数和涡旋重构密度输入映射关系并重构了涡旋内声速剖面。研究结果表明,PIRF-DEN模型显著提高了声速剖面的重构精度,MAE和RMSE分别降至0.8324 m/s和1....
基于机器学习的黄河口邻近海域MODIS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
郝佳雯, 刘会会, 高志强, 王德, 王跃启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13 09:22
摘要(2) HTML全文(2) PDF 17345KB(0)
摘要:
海洋叶绿素a(Chl-a)浓度是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表征,是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直观体现,准确、高效的估算水体Chl-a浓度是海洋相关研究的基础。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大范围、高频次的Chl-a浓度监测,为我们理解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复杂的生物光学特征,近岸浑浊水体Chl-a浓度的遥感反演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利用大量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和优化。本文基于2010-2023年间45个航次的表层Chl-a浓度实测数据,利用MODIS同步卫星遥感反射率数据,构建了黄河口邻...
北部湾铁山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赵静静, 庞碧剑, 陈莹, 于硕, 徐兴永, 蓝文陆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12 14:52,  doi: 10.12284/hyxb2025058
摘要(37) HTML全文(18) PDF 6539KB(4)
摘要:
为探究北部湾铁山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根据2018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7月(夏季)的航次数据,分析了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62种(类)。2018年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表现为夏季【(274.58 ± 221.15) ind./m3,(152.09 ± 142.97) mg/m3)】高于秋季【(215.72 ± 114.81) ind./m3,(87.65 ± 46.70) mg/m...
基于Vedde火山灰的中纬西北大西洋海表碳库年龄重建
汤芮, 赵宁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12 13:54,  doi: 10.12284/hyxb2025041
摘要(27) HTML全文(9) PDF 6380KB(5)
摘要:
海表碳库年龄对于海洋放射性碳年代校准和海洋环流重建等具有重要价值。爆炸性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地层时标,能够建立海洋和陆地放射性碳定年样本的联系,帮助重建过去的海表碳库年龄。然而,冰筏漂流、生物扰动等因素增加了火山灰时标的复杂性,尤其是距离火山源较远位置的研究区域。本研究以中纬度北大西洋的一根高沉积速率岩心为例,分析了柱样中的火山灰丰度与地球化学成分,揭示了其与高纬北大西洋火山灰层I的对应关系。结合放射性碳定年以及北大西洋相关沉积岩心证据,我们系统评估了中高纬北大西洋Vedde火山灰等时线的可靠性...
高温胁迫前后珊瑚白化和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
刘子怡, 刘永春, 朱鸣, 陈伯贵, 郑惠娜, 肖宝华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12 13:14,  doi: 10.12284/hyxb2025048
摘要(42) HTML全文(15) PDF 3592KB(6)
摘要:
热胁迫下珊瑚白化现象已被认为是全球珊瑚礁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热胁迫条件下珊瑚全共生功能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代谢和功能特性已有相关研究报道。然而,迄今还未见珊瑚健康-白化-恢复全过程中菌群结构及组成变化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以深圳海域橙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热胁迫下的珊瑚从健康-白化-恢复健康的过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珊瑚白化和恢复过程中的健康、开始白化、持续白化、开始恢复、恢复健康5个特征阶段珊瑚微生物群落的差异和功能基因变化。结果显...
基于集成建模预测长江口龙头鱼栖息地特征的时空变化
郭婷文, 王琳, 高春霞, 王学昉, 吴建辉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08 16:34
摘要(33) HTML全文(18) PDF 2231KB(4)
摘要:
为了评估“集成方法”能否改进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s)在海洋环境高度动态变化的河口区域的预测性能,本研究基于2013—2021年长江口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数据,使用8种基于不同算法的单一模型对长江口的优势物种之一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构建了栖息地生境的集成模型(Ensemble Model, EM)。结果显示:(1)所有单一模型的预测性能均优于随机分布模型,而EM具有最高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健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
联合卫星雷达高度计和辐射计数据的海面高风速反演方法评估
张有广, 林静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07 15:24,  doi: 10.12284/hyxb2025025
摘要(99) HTML全文(39) PDF 14705KB(16)
摘要:
基于2002−2020年的Jason系列卫星数据,利用一种高风速计算方法得到431次飓风的风速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再分析的美国飓风中心(Th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HC)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飓风最佳路径数据集进行比对分析,对高风速计算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估。文中计算和评估结果显示,8.03~66.93 m/s飓风风速RMSE优于4 m/s;卫星观测风速和NHC飓风最佳路径数据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表明文中方法是可靠的,具备热带气旋高风速观测能力。同时,文中结...
北极北冰洋潮汐动力空间分布及其潮波传播特征分析
李高晋, 罗哲蕙, 蔡华阳, 李博, 曹永港, 欧素英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07 14:48,  doi: 10.12284/hyxb2025045
摘要(66) HTML全文(44) PDF 11528KB(10)
摘要:
北极因其丰富的矿产能源、航道资源和独特的地缘政治格局,成为全球关注的战略要地,研究北极海域的潮汐动力特征是理解其环境格局与资源开发潜力的关键。本研究基于Arc5km2018北极潮汐模型和ArcTiCA潮汐数据集,采用海洋学统计方法对北极北冰洋海域的主要潮汐特征和潮波传播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冰洋海域以半日潮为主,M2分潮最显著,振幅可达1.2 m,中央海域振幅则较小(不超过0.1 m)。近岸和群岛区域受浅水分潮影响,潮不对称系数绝对值增大至0.2以上。由于复杂的地形和岸线,北冰洋存在多个逆...
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解析及其埋藏通量
杨奕昕, 张芬芬, 任旭, 杜金秋, 廖日权, 杜金洲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06 15:35,  doi: 10.12284/hyxb2025056
摘要(85) HTML全文(45) PDF 5031KB(17)
摘要:
红树林湿地是高效的滨海蓝色碳汇,在调节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借助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与总氮(TN)的比值(TOC/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210Pb年代学等相关参数,研究广西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有机碳(OC)来源、沉积物沉积通量、OC埋藏通量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以粉砂、砂为主,TOC含量和δ13C变化范围分别为0.26%~3.96%、−27.4‰~−21.4‰,TOC、TN、δ13C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铁山港红树林湿地OC来源中陆源占35.0%,海源...
嗅觉受体介导太阳长棘海星摄食鹿角杯形珊瑚的作用机制初探
朱云杰, 张志伟, 邢家杰, 闫智聪, 蔡文启, 吴钟解, 刘兆群, 周智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06 15:35,  doi: 10.12284/hyxb2025016
摘要(61) HTML全文(37) PDF 2396KB(5)
摘要:
为探究太阳长棘海星(Acanthaster cf. solaris)对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的摄食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南海典型的鹿角杯形珊瑚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实验、转录组测序及胃组织酶活性测定,系统分析了嗅觉受体在其摄食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太阳长棘海星在摄食鹿角杯形珊瑚后,化学感受器的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89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上调,335个基因发生显著下调。深入挖掘表达上调基因,发现gamma-aminobutyric acid t...
舟山渔场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季节变化
赵若菡, 杨静, 孙阳, 何雨燕, 王晶, 王迎宾, 李羽如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5-06 15:35,  doi: 10.12284/hyxb2025052
摘要(93) HTML全文(44) PDF 6349KB(17)
摘要: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的影响下,局域海洋环境变化和选择性捕捞诱发鱼类群落的生境和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增强,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失稳。然而,受生物功能数据缺失的影响,舟山渔场鱼类群落功能结构的空间格局相对于基于分类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严重不足。本研究基于2006−2007年舟山渔场4个季度的渔业资源调查和鱼类功能性状数据,通过计算每个功能性状的群落加权平均值度量群落的功能组成,计算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度量群落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舟山渔场鱼类群落分类和功能结构的空间格局及其季节...
沿浦湾红树林底栖动物营养生态位及其潜在食物来源研究
曲昱玮, 过美蓉, 水柏年, 朱大千, 张娜, 马亚东, 冯佳宇, 胡成业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30 08:46,  doi: 10.12284/hyxb2025034
摘要(47) HTML全文(19) PDF 1738KB(7)
摘要:
红树林是滨海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林内有机碳来源多元化,使得底栖食物网营养结构较为复杂。本研究以沿浦湾红树林底栖动物(鱼类、贝类、甲壳类)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贝叶斯标准椭圆模型(SIBER模型)和稳定同位素溯源混合模型(Simmr模型)分析底栖动物群落营养结构,并确定潜在食物来源。研究表明:底栖动物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范围为−22.04‰~−11.27‰,氮稳定同位素(δ15N)值范围为5.86‰~16.21‰,营养级介于1.00(红树拟蟹守螺)~3.62(大鳍弹涂鱼)之间。...
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研究
邱文致, 秦松, 唐未, 叶深, 范青松, 唐久, 艾龙威, 吴强, 林克泽, 郑春芳, 刘伟成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30 08:46,  doi: 10.12284/hyxb2025040
摘要(65) HTML全文(28) PDF 2437KB(0)
摘要:
为掌握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于2022年11月、2023年5月、2023年9月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水生生物及环境要素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其中包括20种浮游幼体,2023.09航次物种数最丰富(63种),2022.11航次物种数最低(45种);其中优势种(Y ≥ 0.02)包括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南海三维温度场重构研究
谷浩然, 杨俊钢, 崔伟, 王斌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9 19:10,  doi: 10.12284/hyxb2025035
摘要(84) HTML全文(39) PDF 12460KB(8)
摘要:
针对当前南海高分辨率海洋次表层温度场数据稀缺问题,根据海洋表层遥感观测和次表层海水温度的时空关联性,开展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南海高分辨率三维温度场重构方法研究。基于2013−2017年的海面温度、海面盐度、海面高度异常以及海面风场等多源海洋表层遥感数据,构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南海三维温度场重构模型。利用训练完成的模型和海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2018年南海541 m以浅19个深度层的海洋三维温度场重构实验,并与GLORYS12V1再分析数据和Argo剖面数据进行比较评估,检验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实...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四叉树星载激光雷达去噪方法
张百川, 董志鹏, 刘焱雄, 阳凡林, 陈义兰, 李杰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9 19:09,  doi: 10.12284/hyxb2025033
摘要(59) HTML全文(29) PDF 30779KB(4)
摘要:
第二代星载激光雷达冰、云和陆地测高卫星(Ice, 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 ICESat-2)在获取浅海岛礁水深信息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然而受大气散射、太阳辐射和仪器噪声等因素影响,造成获取的ICESat-2星载激光光子中存在大量噪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四叉树星载激光雷达去噪方法。首先,使用高斯核函数和K折交叉验证的方法绘制光子核密度曲线(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KDE),并设置阈值来分离海面...
黄原胶影响下泥沙起动特性对水体磷质量浓度的影响
尧印鹏, 许春阳, 陈永平, 周春艳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9 19:09,  doi: 10.12284/hyxb2025018
摘要(74) HTML全文(35) PDF 1768KB(4)
摘要:
泥沙所运载的磷是水域环境中重要的营养因子和生态因子,受沿海潮滩复杂水动力及泥沙表面所附着各类有机物的多重影响,潮滩泥沙具有复杂的运动过程,故探究有机质对泥沙运动和对磷的吸附过程的影响,可为沿海潮滩及近岸水域中磷的预测提供理论支撑。为研究有机质和泥沙起动特性对水体磷质量浓度的影响,选取黄原胶,通过泥沙起动−再悬浮−吸附实验和恒温振荡实验,探究了变化水流条件下,黄原胶对泥沙运动过程和泥沙吸附磷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黄原胶对床沙的起动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床沙对起动切应力的抵抗能力提升约...
台风“烟花”作用下盐沼植被斑块对潮滩冲淤影响研究
韩硕, 董大正, 史本伟, 张新淼, 薛力铭, 李秀珍, 刘有才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9 19:09,  doi: 10.12284/hyxb2025044
摘要(58) HTML全文(29) PDF 2741KB(11)
摘要:
台风作为海岸带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潮滩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台风现场资料十分匮乏,针对台风期间盐沼植被是如何保护潮滩的研究仍非常有限。本文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7月台风“烟花”过境期间,借助水动力仪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高程测量),分别对盐沼和盐沼前缘区域进行水动力观测及台风前、后盐沼植被生态系统监测。研究发现:(1)台风期间风速、水深、波高为台风前、后的1.1~2.8倍,且盐沼植被前缘盐沼前缘区域的水动力均高于盐沼区域,水深、波高和流速分别是盐沼区的1.3倍、1.2倍和1...
海马齿对3种典型赤潮甲藻的化感作用及潜在化感物质的鉴定
吴克敏, 鲁介一, 黄凌风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9 19:09,  doi: 10.12284/hyxb2025042
摘要(33) HTML全文(24) PDF 1477KB(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海马齿对典型赤潮藻的化感作用及其物质来源。选取典型赤潮藻海洋原甲藻、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为受试对象,以滨海耐盐植物海马齿的种植水为研究材料。通过C18固相萃取柱吸附海马齿种植水中的根系分泌物,并采用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正己烷萃取,4种萃取物对3种赤潮甲藻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二氯甲烷萃取物抑制效果最显著,质量浓度在10 g/L对上述3种藻类的抑制率分别为50.83%、97.30%和81.41%。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及其衍...
长江口、黄河口及黄海近岸沉积物耗氧温度依赖性研究
李雅妮, 梁坤瑞, 宋国栋, 刘素美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8 14:46
摘要(26) HTML全文(15) PDF 2129KB(4)
摘要:
沉积物耗氧(sediment oxygen consumption,SOC)是量化沉积物中有机碳矿化的关键参数,是了解海洋碳循环的核心,边缘海沉积物耗氧约占全球海洋沉积物耗氧的60%。温度是调控沉积物中微生物呼吸的重要控制因素。然而不同河口及近岸海区沉积物耗氧对温度的响应差异研究较为匮乏,在全球变暖导致沿海海洋海温升高的背景下,这会导致对沉积物耗氧和矿化理解的偏差。本研究选取长江口、黄河口以及黄海近岸沉积物,在2−45 ℃温度跨度以2−3 ℃的温度梯度测定了沉积物耗氧速率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与时序差异分析探究厚壳贻贝浮游幼虫发育分子调控机制
李重, 魏雪莲, 刘菀婷, 李继姬, 叶莹莹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8 09:41
摘要(24) HTML全文(9) PDF 5832KB(2)
摘要: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味道鲜美,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厚壳贻贝育苗的关键时期在其幼虫变态发育阶段,而幼虫发育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有大量基因的参与以及各种复杂生物学过程共同作用。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厚壳贻贝幼虫发育的5个关键时期(担轮期、D形期、壳顶期、眼点期、稚贝期)样本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出20 894个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以及时序差异分析,筛选出6个符合特定时序发育模式的关键子模块,共鉴定出2 395个...
广西北海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
马千惠, 张鹤露, 陈光程, 欧丹云, 刘晓收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8 09:40
摘要(22) HTML全文(8) PDF 13134KB(1)
摘要:
为研究广西北海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于2021年1月(冬季)和7月(夏季),在广西北海红树林湿地设置3个断面共9个站位,进行小型底栖动物及环境因子的定量采样。结果表明,冬夏季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617.17±973.13)ind./10 cm²和(1173.69±535.75)ind./10 cm²。红树林断面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最高,为(2398.23±1502.71)ind./10 cm²,光滩断面最低,为(1539.55±731.04)ind./10 cm²,养殖断...
台风“海葵”对厦门市沙滩微塑料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
张铖懿, 李雪妍, 张艺檬, 黄梓朋, 王涛, 刘莎, 吴逢润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5 11:09,  doi: 10.12284/hyxb2025006
摘要(119) HTML全文(34) PDF 1821KB(12)
摘要: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岸带地区微塑料污染动态是全球重要环境问题。本研究在台风“海葵”过境前后调查分析了厦门市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台风“海葵”前沙滩中微塑料丰度为(251.5 ± 27.9) n/kg,台风后显著降低至(127.0 ± 18.8) n/kg。台风前后沙滩微塑料的组成特征发生鲜明变化。其中,尺寸小于500 μm的微塑料占比显著下降,纤维状颗粒占比上升。台风后微塑料多样性变化明显: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普遍下降,Pielou’s均匀度指数普遍...
中国陆架边缘海碳源汇的强度与控制因素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学刚, 曲宝晓, 钟国荣, 邢建伟, 马骏, 段丽琴, 王启栋, 戴佳佳, 刘珊珊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4 18:37
摘要(37) HTML全文(21) PDF 36094KB(4)
摘要:
基于观测和大数据机器学习的研究表明,中国陆架边缘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年均碳汇强度为−10.2±4.4 TgC/a。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全年吸收大气CO2,而渤海、南海南部和长江口沿岸向大气释放CO2。东海碳汇最强,平均通量为−10.5±4.5 TgC/a,黄海碳汇较小,为−2.1±0.9 TgC/a。面积最小的渤海碳源为+0.3±0.1 TgC/a,而面积最大的南海其碳源强度为+2.0±0.9 TgC/a。从季节上看,冬季我国边缘海碳汇强度最大,为−45.7±19.7 TgC/a,春季...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视蛋白基因的鉴定、进化及表达分析
徐敏慧, 李继姬, 叶莹莹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4 17:34
摘要(23) HTML全文(20) PDF 5824KB(2)
摘要:
厚壳贻贝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光环境可以影响其生活和行为,但其视蛋白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本研究基于厚壳贻贝全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出7个视蛋白,序列分析结果将其分为五类(r-opsin、c-opsin、Go-opsin、neuropsin和peropsins)。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同一亚家族的视蛋白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除r-opsin为亲水蛋白,其他蛋白质的均为疏水蛋白。保守基序结果显示视蛋白同一亚家族的视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
美丽鹿角珊瑚(Acropora muricata)与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的耐热性差异研究
周榆鹏, 肖遵勇, 陈锦连, 黄智华, 徐明培, 谭荣华, 蒙林庆, 王永刚, 余克服, 黄雯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4 17:34
摘要(19) HTML全文(12) PDF 7876KB(0)
摘要:
全球变暖导致珊瑚大规模白化事件频发,珊瑚礁生态系统加速退化。国际上通常采用珊瑚移植的方式来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其中移植的珊瑚中鹿角珊瑚(Acropora)占大部分。然而,快速生长的枝状鹿角珊瑚对热更敏感,影响其在日益变暖的海洋环境中的修复效果。为了了解鹿角珊瑚的高温响应模式以及耐热性差异,本研究对广西涠洲岛美丽鹿角珊瑚(Acropora muricata)和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进行了高温胁迫实验。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高温胁迫后,美丽鹿角珊瑚触手收缩、颜色变淡,...
浅地层剖面上规律性声脉冲噪声的压制:一种基于MAD的开关中值滤波方法
肖壹宝, 李西双, 刘乐军, 马龙, 刘晨光, 郭若舜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4 17:33
摘要(29) HTML全文(14) PDF 13745KB(1)
摘要:
海上综合工程物探调查过程中,当缺少声学同步器时,多波束等其他声学设备发出的声脉冲对于浅地层剖面测量来说是一种噪声,作为一种干扰波会严重影响浅剖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此类噪声在频率上与有效信号相近,振幅强且可能出现地震记录的任何位置。尽管现有的中值滤波可以此类干扰波进行压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有效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开关中值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MAD准则来判断浅地层剖面中的干扰波的位置,然后又使用中值滤波方法对干扰波附近的信号进行去噪处理,不含噪声的信号则不进行处理。利用该方法对南黄...
长江口湿地沉积物中外源输入活性汞的迁移转化微宇宙模拟研究
吕少旸, 毕侨宁, 陈圆圆, 周立旻, 郑祥民, 王永杰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4 08:40
摘要(28) HTML全文(11) PDF 1536KB(1)
摘要:
利用微宇宙模拟试验探究了外源输入汞在长江口湿地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长时间持续变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添加溶解态硝酸汞模拟外源活性汞输入,4个沉积物总汞(THg)浓度增加109.7%~275.1%。252天培养试验结果显示:(1)溶解态活性汞输入沉积物后在亚还原及还原条件下易于转化为甲基汞(MeHg),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汞组MeHg浓度增加1.9%~657.3%(平均183.0%),尤其在培养140天后植物凋落物输入情境下,沉积物中MeHg平均增加260.2%,表明了易降解有机质输入及...
小海潟湖碳酸盐体系的季节变化与调控机制
庄雅, 王洋, 全鑫, 赵化德, 苏剑钟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4 08:38
摘要(27) HTML全文(13) PDF 10111KB(7)
摘要:
本研究于2023年4月和10月对海南岛最大的潟湖——小海进行了碳酸盐体系的调查,旨在评估该区域的河流无机碳输出通量、海-气界面二氧化碳(CO2)通量、水体酸化程度的季节差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周边主要河流每年向小海潟湖输送0.682×109 mol总溶解无机碳,0.571×109 mol总碱度和0.195×109 mol钙离子,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小海流域单位面积无机碳通量在全球河口处于较高水平(47/134)。潟湖在4月为CO2源,而在10月则转变成汇,年均CO2通量(0.9 mol·m−2·y...
基于Hampel滤波的海洋磁测数据异常值检测方法研究
谢宇轩, 范琳琳, 郭鑫, 黄彦铭, 张锦昌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4 08:37
摘要(31) HTML全文(14) PDF 26153KB(3)
摘要:
海洋磁测数据易受导航误差、仪器故障及人工记录错误等因素干扰,导致异常值频现。这些异常值不仅扭曲磁异常形态,还会破坏磁条带的连续性,严重影响数据质量及后续解释的可靠性。因此,异常值的检测与去除是海洋磁测数据处理中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异常值,尤其是上下文异常值,且人工检测既耗时又易产生误判,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中位数加权策略的自适应Hampel滤波方法。该方法通过动态调整数据点权重,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去除海洋磁测数据中的异常值,尤其在数据分布异...
潮滩底栖微藻-泥沙组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周怡, 张荷悦, 康梦涵, 谷玉先, 杨洪燕, 龚明劼, 周曾, 张亚楠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3 14:18
摘要(31) HTML全文(13) PDF 3178KB(0)
摘要:
潮滩的泥沙组分与底栖微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潮滩生态系统稳定和地貌演变。为探究底栖微藻对泥沙组分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江苏条子泥典型粉砂淤泥质潮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阐明了底栖微藻与泥沙组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底栖动物活动、沙源等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季节性及空间性变化导致了底栖微藻生物量与沉积物粒径分布的时空差异性,秋冬季底栖微藻生物量高出春夏季18.6%,约50%底栖微藻分布于表层0−1 cm,春夏季中值粒径高出冬季17.8%;潮沟两侧水动力差异...
基于贝叶斯网络分析环境因素对马达加斯加西海岸捕虾拖网CPUE的影响
胡雪, 张鸿霖, 赵津, 罗家望, 宋厚成, 张健, 唐浩, 石建高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3 14:15
摘要(17) HTML全文(13) PDF 2071KB(3)
摘要:
研究渔业资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了解种群分布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是养护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渔业资源丰度和种群分布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目前的研究更多关注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较少考虑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为了探索不同环境因素对马达加斯加西海岸虾类资源量的影响机制与路径,本研究使用2014−2020年该海域捕虾拖网数据,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了降水、径流等海洋环境因子与3种主捕虾类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e effort,CPUE)之间的网络关系,探索在多种环...
圆球股窗蟹的生态学与生物学研究进展
邓亚卓, 袁林, 吴惠仙, 薛俊增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23 13:39
摘要(31) HTML全文(15) PDF 997KB(2)
摘要:
圆球股窗蟹Scopimera globosa是典型的以沉积物为食的滤食性蟹类,为潮间带常见种。近年来,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并被列入区域性红色名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物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和基础生态学方面,并取得一定的基础认知。本文系统回顾了圆球股窗蟹的分类地位,并总结了其地理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该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应性行为,包括摄食行为、掘穴和领域行为、繁殖行为以及种群的聚集和迁移游荡行为等内容;圆球股窗蟹的种群动态主要受环境因子的调控,其中盐度、有机质含量及沉积物粒度等非...
基于Comsol多相流模型的海底滑坡运动演化过程模拟应用
颜鹏, 戴自立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18 16:31,  doi: 10.12284/hyxb2025029
摘要(72) HTML全文(25) PDF 4064KB(9)
摘要:
海底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海洋工程危害巨大,同时海底滑坡引发的次生灾害也会对沿海地区造成威胁,因此对海底滑坡的运动过程展开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运用Comsol多相流数值仿真软件系统建立了海底滑坡多相流数值模型,同时选用Herschel-Bulkley-Papanastasiou(HBP)黏性流体模型模拟滑坡体,采用经典牛顿流体模型模拟周围水体。为了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将数值模型结果与文献中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所建立的Comsol模拟结果与文献结果数据吻合,说明该模型具备一定的...
强波生流条件下破波带内涡演变特性
付楠楠, 任春平
当前状态: 四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18 10:30,  doi: 10.12284/hyxb2025017
摘要(30) HTML全文(19) PDF 3913KB(6)
摘要:
破波带涡对物质输运、岸滩演变、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影响,但其产生机制及演变特性尚不明晰,特别是强波生流条件下破波带涡的时空演变特性仍需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破波带内污染物示踪试验和基于Boussinesq方程的Funwave数值模型,分析了强波生流条件下破波带内涡时空演变。试验结果表明在强波生流条件下破波带向岸和离岸一侧都有大尺度涡团出现,具有瞬时性,涡团从污染团中脱离出来,向岸一侧的涡团尺度受岸线约束,离岸一侧的则逐渐发展演化,有向破波带外输移的趋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强涡主要集中在破波线附近;破波带...
渤海近海典型海草床育幼功能评估体系构建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赵家悦, 杨薇, 白军红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15 10:53
摘要(33) HTML全文(15) PDF 3093KB(5)
摘要:
以渤海区域曹妃甸、黄河口、觉华岛等三个典型海草床为案例区,通过实地调研、物种鉴定及数据收集,获取了海草生长状况、水体和沉积物环境质量、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幼鱼种类和生物量等多项第一手资料,从水环境、沉积环境、生物环境等生境角度构建了近海海草床育幼功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渤海近海各典型海草床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显示曹妃甸与觉华岛海草生物量分别为371.22 g m−2和340.05 g m−2,均显著高于黄河口海草生物量(161.24 g m−2p < 0.05);各海草床的浮游植物丰度...
基于机器学习的茅尾海及近岸养殖池水体COD遥感反演
莫锦英, 田义超, 王家乐, 杜金泽, 张强, 张亚丽, 陶进, 林俊良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14 08:59
摘要(34) HTML全文(20) PDF 9408KB(3)
摘要:
COD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利用遥感反演快速获取COD浓度时空分布状况,对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近海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entinel-2提取的单波段、植被指数(NDVI)和水体指数(NDWI),基于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类别提升回归树(catboost regression, CBR)、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boost regression , GBR)、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 regression , KNNR...
气旋式中尺度涡诱发夏秋季黑潮入侵南海的特征研究
樊呈洋, 孙忠斌, 徐州庆, 谢湄洁, 商巩, 张志伟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4-11 09:26
摘要(60) HTML全文(16) PDF 8752KB(21)
摘要:
太平洋黑潮入侵南海对南海的环流、温盐平衡、中尺度涡、局地气候等具有重要影响。黑潮入侵南海多发生在冬季,夏秋季(5–10月)入侵较弱。然而,通过分析2023年南海东北部的现场观测数据发现,吕宋海峡西侧气旋式中尺度涡可以诱发夏秋季黑潮显著入侵南海,使南海东北部水体最大盐度达到34.80。结合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再分析资料,证实了该气旋涡诱发黑潮入侵南海现象,气旋涡的平流作用共计输运3.05×1013 m3黑潮水进入南海。进一步统计表明,1993–2023年共发生25次气旋涡诱发夏秋季黑潮入侵南海现象。3...
2021年夏末秋初渤海和北黄海的溶解氧分布与低氧特征
唐景荣, 韦钦胜, 赵宇航, 孙霞, 辛明, 谢琳萍, 王保栋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3-19 10:44,  doi: 10.12284/hyxb2025032
摘要(133) HTML全文(45) PDF 4256KB(32)
摘要:
基于2021年夏末秋初所获取的渤海和北黄海调查资料,通过分析温度、盐度、密度、溶解氧(DO)和营养盐等理化参数的空间格局,深入探讨了该海区的低氧特征,并揭示了水文动力因素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DO分布和低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渤海西侧底层冷水区存在一处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低氧带(最低DO质量浓度为2.18 mg/L),其内部具有较高的表观耗氧量(AOU)(>4 mg/L),同时于10 m层在渤海湾口东北海域亦观测到一处小范围的DO低值区;北黄海的DO质量浓度整体高于渤海,尽管该海域中部底层...
双峰谱波浪作用下斜坡堤周围海床液化稳定研究
隋倜倜, 姜启翮, 王广生, 杨沐盛, 孙朝阳, 张弛, 郑金海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3-14 08:55
摘要(79) HTML全文(47) PDF 1420KB(9)
摘要:
西非海域受到北大西洋远程涌浪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双峰波浪现象,这对防波堤的设计与稳定性构成了挑战。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雷诺时均的Navier-Stoke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的数值波浪水槽,耦合了基于Biot半动态(u-p假设)多孔弹性介质理论的海床模块与结构物模块,数值模拟并研究了双峰谱随机波浪−斜坡式防波堤−海床相互作用机制。基于Soares四参数法构造的双峰谱随机波浪荷载动力条件,本文分析了斜坡式防波堤前的水动力特征,探讨了斜坡堤周围海床的动力响应、液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及频域特征,阐明了不同双...
基于Sentinel-2的香港近海浊度遥感监测研究
孟仟, 黄珏
当前状态: 最新录用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2-21 10:38
摘要(120) HTML全文(29) PDF 31744KB(52)
摘要:
浊度是评估水质状况的可靠指标之一,通过浊度监测能够有效反映水体健康状况,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安全利用。本文利用2016-2023年的Sentinel-2 MSI影像,通过构建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分析8年间香港近海浊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比传统经验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K最近邻(KNN)模型,基于RF的浊度反演模型精度最高(R2=0.71,RMSE=1.77 NTU,MAE=1.44 NTU)。结果表明,年均水体浊度的...
基于浮标的水下目标探测研究进展及展望
王军成, 孔庆霖, 厉运周, 郑良, 杨英东, 刘世萱, 陈世哲, 殷敬伟
当前状态: 最新录用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2-20 15:45,  doi: 10.12284/hyxb2025001
摘要(81) HTML全文(79) PDF 1140KB(42)
摘要:

水下目标探测是我国“透明海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水下环境复杂多变,实现精确高效的水下目标探测依然存在很大难度。作为跨界面的海上固定平台,浮标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探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同时满足海洋关键位置的全天候监控并实现实时信息传输,对更加准确实时的水下目标信息获取手段进行补充。本文在总结现有基于浮标的水下目标探测方法的基础上,对光学探测、电磁探测、通信中继等水下目标探测和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浮标应用特点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基于浮标的水下目标探测技术的...

文森湾底层水的输出路径及其在南极底层水中的贡献率
程灵巧, 高照诠, 北出裕二郎, 朱国平
当前状态: 最新录用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2-20 15:44,  doi: 10.12284/hyxb2025019
摘要(73) HTML全文(26) PDF 7550KB(31)
摘要:

基于2013‒2015年间每年南半球夏季在东南极洲文森湾外开展的加密观测资料,采用最优多参数分析法评估了文森湾底层水(VBBW)的输出路径及其在南极底层水(AABW)中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在文森湾西北部海脊上方分布着最淡、最冷和溶解氧含量最高的AABW。局地高密度陆架水(DSW)在该海脊上的底层具有最高占比,最高达(28.58 ± 1.75)%,超出了文森湾正北方大陆坡外侧其他所有站点的占比。DSW与变性绕极深层水(mCDW)的混合物——VBBW的含量同样在该西北部海脊上的AABW所在层达到最大...

不同水流流速对鳗草移植植株存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姜晶晶, 张彦浩, 龙庆刚, 迟会凯, 张沛东
当前状态: 最新录用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2-19 17:28,  doi: 10.12284/hyxb2025038
摘要(113) HTML全文(35) PDF 2160KB(16)
摘要:
为探究鳗草(Zostera marina)移植植株应对不同水流流速的存活、生长和生理变化,明确鳗草移植植株的最适流速范围,研究了水流流速对鳗草移植植株的影响,测定了植株存活、生长和生理指标并评估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鳗草移植植株的存活率于0.4 m/s处理组达到最大值,是其他流速处理组的1.1~2.4倍,对照组植株则全部死亡(P<0.05);随水流流速升高,移植植株地上组织的生长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地下组织的生长则呈现逐渐升高趋势,1 m/s处理组的叶片延伸速率相比0.2 m/s处理组下降...
一种多源卫星遥感海面风场融合准实时数据产品
邹巨洪, 林文明, 吕思睿, 王志雄, 林明森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2-12 10:39
摘要(93) HTML全文(26) PDF 13910KB(10)
摘要:
介绍了一种业务化发布的多源卫星遥感海面风场融合准实时数据产品(Blended Sea Surface Wind Data Product From Multiple Satellites,BSSW),以及该数据产品的处理方法,并分析了产品精度。该数据产品以HY-2系列卫星、Metop系列卫星和DMSP系列卫星等组成的虚拟卫星星座观测海面风场/风速产品为输入,通过叉标定和误差分析,以及二维变分分析等处理,实现了时间分辨率为6 h,空间分辨率为25 km的多源卫星主被动遥感海面风场融合产品业务化生产...
海滩剖面对风暴事件的响应: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
郭俊丽, 陈沈良, 叶清华, 常洋, 时连强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2-09 15:07
摘要(85) HTML全文(32) PDF 4716KB(29)
摘要:
频繁且严重的风暴事件影响下海滩侵蚀呈现普遍加剧的趋势,理解风暴事件影响下的海滩剖面变化过程对于砂质海岸侵蚀防护至关重要。为厘清海滩剖面对风暴的响应特征,本研究结合台风期间的现场观测和XBeach数值模型,揭示了台风“塔巴”影响下的浙江舟山朱家尖岛东沙海滩剖面形态变化,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于海滩风暴响应的影响。东沙海滩剖面在台风“塔巴”影响下展示出了显著的剖面上部冲刷、下部淤积的规律,且在位于离岸400 m的砂-泥分界线向海一侧,地形几乎无变化。对不同风暴情景计算发现,有效波高控制剖面的冲淤幅度,潮位...
新型潮汐调和分析算法在浙江近海短期潮位分析中的应用
周华民, 潘海东, 严聿晗, 梁亮, 陈俐骁, 高海峰, 倪冉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1-22 01:08
摘要(92) HTML全文(48) PDF 3054KB(18)
摘要:
传统调和分析方法受限于瑞利准则,需半年数据以分辩八大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Q1)。对于短期潮位资料,未分辩的分潮需采用附近长期潮位站资料的差比关系来推算。而浙江近海公开的长期潮位资料匮乏,使得无法从短期资料中准确提取主要分潮。本文引入的新型潮汐调和分析算法,基于各主要分潮间内在联系所建立的平滑函数,突破瑞利准则限制,显著减少了所需潮位资料长度,特别适用于短期资料丰富的海域。本研究将该算法应用于浙江沿海多岛屿海域,对小于15天的潮位资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石浦站八大主...
多源数据融合的海上风电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王德元, 彭秀钟, 杜宇琛, 高曜翔, 张友虎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1-22 01:07
摘要(132) HTML全文(50) PDF 11851KB(15)
摘要:
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利用海上勘察数据直观地展示海底地质情况,对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高海上风电场三维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建模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对岩土勘察数据和工程物探数据进行综合解释,采用空间插值算法生成连续且平滑的地层分界面,并利用Python开源库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与可视化。此外,以粤东地区某海上风电场为例,验证了该地质建模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岩土数据和物探数据的有效融合,所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能够反映海上风电场复杂的地质...
基于深度学习的船基数字图像处理及海冰密集度识别研究
马蕴涵, 陈晓东, 赵观辉, 季顺迎, 杨海天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1-21 14:17
摘要(95) HTML全文(27) PDF 3708KB(10)
摘要:
海冰是极地海域的典型环境特征,对船载视频图像进行像素级分类可获取高分辨率的海冰信息。由于极地场景中的光照条件与海冰形态较为复杂,传统计算机图形学方法的泛化性难以满足海冰要素的智能识别需求。因此,本文采用基于DeeplabV3+语义分割网络结构的深度学习方法对极地场景中海冰要素进行识别。将“雪龙”号科考船在冰区航行中的实测海冰图像制作为数据集,并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与验证。根据海冰要素的识别需求与走航观测视频图像特点,将像素信息划分为海冰、天空、海水与船体四种语义类别。根据训练集中的图像信息与语...
海洋水色遥感原位测量数据共享平台综述
李强, 唐军武, 葛化鑫, 吴国俊, 姜玲玲, 邵晓鹏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1-14 17:44,  doi: 10.12284/hyxb2025005
摘要(267) HTML全文(132) PDF 18065KB(76)
摘要:

高质量的原位测量数据是海洋水色遥感数据产品真实性检验、算法开发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先决条件。原位数据的采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个研究团队采集的数据通常难以支持长时序和大范围的研究。在“大数据”科学研究的驱动下,国内外多个开放存取数据平台、政府间和国家级海洋科学数据中心以及主要涉海部门数据库平台发布了不同类型的海洋原位测量数据并向用户共享,以充分发挥原位测量数据的价值,支撑大科学问题的研究。由于各数据集在数据平台中离散分布,数据采集时间、区域、学科门类及数据获取方式不尽相同,数据使用...

台风“海葵”对厦门市沙滩微塑料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
张铖懿, 吴逢润, 李雪妍, 黄梓鹏, 王涛, 刘莎
当前状态: 二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5-01-03 16:33,  doi: 10.12284/hyxb2025006
摘要(185) HTML全文(59) PDF 1550KB(28)
摘要:
研究滨海沙滩微塑料的赋存与动态特征对于海岸带综合管理、评估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表明物理过程是影响滨海沙滩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关键因素,但针对台风这种极端气象过程对微塑料污染分布的影响还探讨较少。本研究在台风“海葵”发生前后对厦门市滨海沙滩开展野外固定样地实验,分析台风前后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组成以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台风“海葵”前厦门市沙滩的微塑料丰度为(251.5 ± 27.9)n/kg,台风后该数值显著降低至(127.0 ± 18.8)n/kg。台风前后沙滩中微塑料的组成特征...
中国南海北部海域239+240Pu的来源与变化趋势研究
黄亚楠, 刘志勇, 管永精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4-12-02 14:39
摘要(158) HTML全文(46) PDF 7831KB(38)
摘要:
本文对中国南海北部海域海水、珊瑚、贝壳和沉积物中239+240Pu浓度或比活度、240Pu/239Pu原子比值和239+240Pu累积通量等283个站位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该海域239+240Pu在表层海水、水柱、表层沉积物以及柱样沉积物中的来源与变化趋势。根据端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全球大气沉降(GF)和太平洋核试验场(PPG)是中国南海北部海域所调查环境样品中239+240Pu的主要来源。同时,根据迁移模型发现水柱中239+240Pu浓度峰值所对应的海水深度与其迁移速率呈现正相关的线性...
台风利奇马登陆青岛时黄海北部一次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
王倩, 时晓曚, 张苏平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3-10-16 14:18
摘要(385) HTML全文(201) PDF 5365KB(151)
摘要:
利用多种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和后向追踪模式,分析了2019年9号台风Lekima影响黄海北部期间发生的一次海雾过程,结果表明台风影响下的环流形势是此次海雾形成并影响沿海的决定性因素。来自黄海南部的暖湿气团在台风中心右侧较冷的海面凝结成雾,台风中心右侧区域的偏南气流不仅使黄海南部的暖湿空气不断向北输送,为海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汽,同时其从黄海西岸带来的暖气团和台风中心区域的下沉气流在雾区上空形成了显著逆温层,在大气边界层内形成了“上稳下湍”的层结结构,也有利于海雾在岸滨及内陆地区的维持和发展...
巴厘岛海域海洋内波的卫星遥感观测与数值模拟分析—4·21印尼潜艇失事事件原因初探
梁建军, 贾童, 蔡夕方, 李晓明
当前状态: 一校 最新更新时间: 2021-05-26 10:53
摘要(616) HTML全文(392) PDF 951KB(136)
摘要:
基于巴厘岛北部海域海洋内波卫星遥感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本文对4·21印尼潜艇失踪事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印尼潜艇失事海域和时间,源于龙目海峡的海洋内波向北传播并广泛分布于巴厘岛北部海域,振幅可达50 m。潜艇很可能遭遇了大振幅海洋内波发生“掉深”而导致失事。
林丽娜, 陈红霞, 刘娜
当前状态:
摘要(957)
摘要:
东海南部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鲐鱼资源量变动关系的研究
官文江, 陈新军, 高峰, 李纲
当前状态:
摘要(2989)
摘要: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海洋渔业资源的潜在产量,我国应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法估算渔业资源量亦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控制机制复杂多样,将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鱼类资源量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大型灯光围网渔业在东海南部渔场的鲐鱼(Scomber japonicus)捕捞数据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资料分析了鲐鱼资源量变化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探讨了其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
封面
2025 年 1 期封面
2025, 47(1): 1-1.  
摘要(54) HTML全文(26) PDF 3663KB(10)
摘要:
目次
2025 年 1 期目次
2025, 47(1): 1-3.  
摘要(37) HTML全文(16) PDF 1002KB(10)
摘要:
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物理
上游径流对长江口盐水上溯距离影响研究
王辉, 黄睿, 张蔚, 陈中, 王晓光, 李昊, 曾建峰
2025, 47(1): 1-12.   doi: 10.12284/hyxb2025009
摘要(177) HTML全文(78) PDF 10060KB(53)
摘要:
长江口盐水入侵严重影响上游供水安全、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健康,其中在径流和潮动力的相互作用下盐水上溯距离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然而径潮相互作用下盐水上溯距离研究并不充分。本文利用MIKE 3水动力学模型建立了长江口三维水动力和盐度数学模型,采用2016年长江口实测潮位、流速、流向和盐度资料对长江口三维水动力和盐度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较为吻合,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长江口三维水动力和盐度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江口附近的水动力和盐度特性。为了探究上游径流对长江口盐水上溯距离的影响,...
海洋化学
渤、黄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翟晓辉, 王华伟, 夏天, 高建华, 聂天亦, 游子骏, 宋秀青, 李芯芯
2025, 47(1): 13-24.   doi: 10.12284/hyxb2025012
摘要(391) HTML全文(125) PDF 3615KB(138)
摘要:
了解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探究全球碳循环机制并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渤、黄海表层沉积物碳、氮、硫元素及其同位素(TOC、TN、TS、S2‒、δ13C、δ15N、δ34S)测定,结合比表面积、色素生物标志物、热重分析等,阐明了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组成、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约束机制。结果表明,受水动力条件控制,TOC和TN含量呈现近岸低、远岸高的分布特征,且受沉积物比表面积显著影响。同位素端元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混合了陆地植物、土壤和海洋藻类有机碳。其中黄河口及辽东半岛近岸...
长江口外东海赤潮暴发期间210Po-210Bi-210Pb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周文清, 钟强强, 周曰华, 王求贵, 王浩, 杜娟
2025, 47(1): 25-35.   doi: 10.12284/hyxb2025020
摘要(118) HTML全文(31) PDF 2472KB(42)
摘要:
210Bi-210Pb核素对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可以示踪海洋颗粒物动力学过程的良好示踪剂。由于210Bi半衰期较短以及分析难度较大等限制因素的存在,人们对海洋中210Bi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如何以及是否存在210Bi-210Pb活度不平衡现象这两个问题缺乏足够认知。本文于2017年5月5日至15日搭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春季航次对长江口外东海赤潮暴发期间水体中溶解态和颗粒态(溶解态+颗粒态=总态)210Po、210Bi和210Pb活度浓度及核素活度比进行了现场观测。结果显示,总态210Po/210Pb...
2023年7月长江特枯水情下长江口营养盐的分布特点
力清影, 姚爱林, 蒋昕桐, 明玥, 王梦宇, 朱礼鑫, 王宪业, 高磊
2025, 47(1): 36-50.   doi: 10.12284/hyxb2025036
摘要(178) HTML全文(58) PDF 18591KB(55)
摘要:
长江入海径流量极大地控制着长江冲淡水在长江口的扩散范围,以及河口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2023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季干旱事件。为了研究洪季长江特枯水情下长江口营养盐的分布特点,于当月在长江口海域进行了32个典型站位的样品采集,并将其结果与2016年和2020年洪季长江洪水到达长江口前后的采样结果进行对比。在2023年7月流域干旱条件下,河口盐淡水混合区域收缩,\begin{document}${{\rm {NO}}_3^-} $\end{document}-N和\begin{...
海洋地质
高位池养殖尾水排放影响下的砂质海岸表层沉积物对2203号台风“暹芭”的响应
袁明明, 王华强, 唐杰平, 陈德志, 陈洋, 李高聪
2025, 47(1): 51-62.   doi: 10.12284/hyxb2025022
摘要(281) HTML全文(70) PDF 10988KB(66)
摘要:
开展高位池养殖尾水排放影响砂质海岸对台风的响应机理研究对于促进海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增值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沉积物的特征粒径、粒级组分和粒度参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2203号台风“暹芭”事件前后,粤西东海岛高位池尾水排放影响岸滩和正常岸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差异原因。研究结果显示:(1)台风过后,出现了正常岸滩沉积物的粒径分选变差、近岸侧细化和近海侧粗化的特点;(2)受影响岸滩沉积物的分选系数在台风后保持稳定,而其他参数(特征粒径、粒级组分和粒度参数)未表现出统一的变化规律;(3)台风后,受影响...
海洋生物
低温胁迫下军曹鱼幼鱼肝脏转录组测序分析
汤保贵, 蔡润佳, 张静
2025, 47(1): 63-73.   doi: 10.12284/hyxb2025010
摘要(175) HTML全文(72) PDF 1697KB(31)
摘要: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军曹鱼幼鱼的影响,将军曹鱼幼鱼饲养于常温[(30.5 ± 1.0)℃]和低温[(20.0 ± 0.5)℃]7 d后对军曹鱼肝脏进行有参转录组测序,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结果显示,6个测序样品共检测到约243 694 134个raw reads,所有样品Q30均超过94%,GC在47.65%~48.16%范围内。共筛选出4 3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793个基因上调,1 569个基因下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脂质代谢中,大量差异基因富集在脂代谢过程、脂质生物合成过程、...
塞拉利昂近海大眼裸颌鲈体长−体质量关系及相对体质量研究
赵国庆, 李帅, 杨嘉樑, 饶欣, 申丰源, 黄洪亮, 李灵智
2025, 47(1): 74-83.   doi: 10.12284/hyxb2025008
摘要(100) HTML全文(49) PDF 1310KB(19)
摘要:
大眼裸颌鲈(Brachydeuterus auritus)是西非塞拉利昂近海重要的经济物种,为深入了解其体长−体质量关系及健康状况,本文根据2019−2021年6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采用体长对应平均体质量和相对体质量的方法,按性别分别拟合了大眼裸颌鲈的体长−体质量关系(WLR),并计算了其相对体质量(Wr)指数,同时也分析了影响因子的作用。结果显示,月份和性别极显著影响体长和体质量分布(P < 0.01);WLR中参数ab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盐度显著影响b...
不同时间尺度下智利竹筴鱼资源量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张畅, 陈新军
2025, 47(1): 84-90.   doi: 10.12284/hyxb2025004
摘要(114) HTML全文(48) PDF 1156KB(39)
摘要: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资源量受环境影响明显,而环境本身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存在短期的季节性变动和长期的模态变动。为更好地探究环境与渔业资源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1970−2017年智利竹筴鱼资源量与环境气候数据,利用积分回归分析月间变化趋势,利用模态分析和全子集回归分析,从年间尺度分析了环境气候与智利竹筴鱼资源变动之间的联系。月间分析结果表明:海表面温度对资源量的影响随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尤其在产卵和越冬季节。其次为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海表面盐度和厄尔尼诺指数的影响在不同...
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生物群落的连通性初探
陈涛, 李征, 路吉坤, 伏光辉, 张硕, 高世科
2025, 47(1): 91-103.   doi: 10.12284/hyxb2025024
摘要(128) HTML全文(46) PDF 3383KB(18)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近岸海域不同生境间的群落格局及其相互联系,有必要探究影响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物种分布与生态连通性的潜在因素。本研究对江苏海州湾4种典型生境——人工鱼礁区(ARA)、紫菜养殖区(NCA)、牡蛎礁区(OCA)、天然海区(NA)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群落开展综合调查。结果显示,4种生境的物种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其中有一些重要物种能够同时存在于多种生境,也有些特有物种仅存在于一种生境。ARA中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远高于其他生境,矛尾虾...
广西沿海沙质环境中的3种中国新记录硅藻
李朗, 黄雨洋, 农群专, 赖俊翔
2025, 47(1): 117-122.   doi: 10.12284/hyxb2025002
摘要(108) HTML全文(47) PDF 13112KB(11)
摘要:
本文报道了采自广西沿海沙质环境的3种中国新记录硅藻门植物,分别为沃氏海生双眉藻(Halamphora woelfeliae Stachura-Suchoples, Enke, Schlie, Schaub, Karsten & R.Jahn)、履沙盘藻(Psammodiscus calceatus Tsuy.Watanabe, Nagumo & Ji.Tanaka)和颗粒爱氏藻(Ehrenbergiulva granulosa (Grunow) A.Witkowski, Lang...
海洋信息科学
基于多浮标空间多特征融合的海水溶解氧浓度预测
朱奇光, 申震, 李享, 魏祯, 乔文静, 张淋淞, 陈颖
2025, 47(1): 104-116.   doi: 10.12284/hyxb2025028
摘要(134) HTML全文(44) PDF 6536KB(22)
摘要:
溶解氧浓度是衡量海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及时掌握海水水质变化情况,降低海水污染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建立海洋水质参数预测机制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标网络时空信息融合和改进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的海水溶解氧浓度预测模型,旨在整合监测区域内浮标网络的拓扑信息并实现浮标传感器的多特征融合。该模型利用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Mechanism,GAT)挖掘不同近邻点对目标节点的影响,计算邻接节点的权重...
海洋技术
基于贻贝指示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生物监测前处理技术评估与优化
黄辉, 吴桢, 宋凯
2025, 47(1): 123-132.   doi: 10.12284/hyxb2025026
摘要(124) HTML全文(36) PDF 7783KB(21)
摘要:
基于贻贝指示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生物监测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监测方法,然而目前该法前处理技术包含贻贝组织消解和微塑料密度分离操作多样,且各操作方案的科学性有待验证,导致利用该法得到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监测结果准确性难以保证且数据不易对比。为全面评估多种贻贝组织消解和微塑料密度分离操作的准确性,并获得一种高效经济和可靠的前处理技术方案,本研究开展4种常见消解法(混合酸消解法、氢氧化钾消解法、芬顿消解法和蛋白酶K消解法)对比试验和3种浮选液(氯化钠饱和溶液、碘化钠饱和溶液和甲酸钾饱和溶液)微塑料密度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