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0年  第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夏季长江冲淡水表层盐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曹欣中
1980, 2(2): 1-6.
摘要: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巨大的迳流流入东海后,与外海水发生湍流混合,使本海区温盐结构随其发生变化.众所周知,某海区的盐度场结构及其变化是取决于该海区盐量收支的平衡规律.然而,考虑到长江冲淡水区是口股水系交汇的海区,所以影响盐度场的因子众多而复杂.运用统计相关分析,虽然能给出各因子和海水盐度分布的某种程度的相关关系,但对长江冲淡水的动力结构及其混合过程并未揭示.为此,本文想通过对夏季长江冲淡水远岸段的表层平均盐度分布,给出一个可能的数字模式.为进一步探讨长江冲淡水的动力结构及其混合过程提供一些启示,以期对该区的认识乃至预报有所裨益.
有限元方法在台湾以东海域黑潮流速计算中的应用
袁耀初, 许卫忆, 何魁荣
1980, 2(2): 7-19.
摘要:
1956-1960年间由Turner[13],Clough[16]等引入有限元概念、方法以来,首先在结构分析领域内取得极大进展.与此同时,它也应用于固体力学的许多领域[2,4,7].在七十年代,有限元方法较广泛地应用于流体力学的许多领域[3,11,12].最近几年来,有限元方法也应用于物理海洋学中的一些问题中,例如湖泊与海洋环流问题[14,15,19],潮汐与风暴潮问题[17]等.本文从流体力学原理出发,应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黑潮的三维流场有限元方程组.采用了海流理论中常见的物理模式[1,5,18],考虑了压力梯度、柯氏力、重力、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湍流摩擦效应,而不考虑惯性力的影响.本文对所应用的有限元几何形状——三角棱柱进行了插值误差分析,证明了三角形棱面不能出现较大的钝角,也证明了完备性的问题.并将动力计算和有限元二种方法计算的流速进行了比较.
平均海平面若干问题的研究
郑文振
1980, 2(2): 20-26.
摘要:
海面是不静止的,时刻在运动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采用平均海平面.平均海平面是以自记验潮仪(或水尺)进行长期观测而计算得到的,通常是取观测记录每整小时潮高的平均值,称为该观测时期的平均海平面.平均海平面是作为计算陆地高度的起算面,也就是山高的基准面.海图深度基准面也是依赖于平均海平面算出的.由于海面受天文、气象、海洋因素等影响,真实的平均海平面不易求出,但我们可应用多年的平均海平面逼近它.
冬半年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
王绍武, 赵宗慈, 陈振华, 魏松林, 于平书
1980, 2(2): 27-40.
摘要: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左右,海洋的热容量比大气大1200多倍,因此它对太阳辐射的热量起着“贮存器”与“调节器”的作用,是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重要角色.气象工作者数十年之前已经开始注意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环流及长期天气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过不少研究.70年代以来,在一些国家,其中包括我国,应用海温做长期预报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人们至今对长期天气过程中海气相互作用的机制却了解甚少,甚至对同一个月份海洋与大气环流异常到底有什么关系也不十分清楚.因此,在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经常遇到两种似乎截然相反的观点,有的作者强调海洋对大气的作用,而有的作者则又强调大气对海洋的作用,甚至同一作者有时主张前一观点,有时又强调后一观点.
海洋和高原热状况对夏季风活动影响的初步分析
郭其蕴, 王继琴
1980, 2(2): 41-54.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但过去相当多的研究是从气候概念来理解季风的.实际上,各年季风的起迄日期有早有晚,而强度也不同.正是由于这种差异,造成了我国各地的旱涝灾害.因此从个别年来研究季风,并探讨形成季风年际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尝试通过1971年与1972年季风活动的对比分析,一方面了解环流特征季节变化的异同,另一方面希望能对这两年旱涝产生的原因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青岛外海氦氖激光水下衰减特性研究
李武, 刘连珍, 周玉丛
1980, 2(2): 56-63.
摘要:
激光水下传输的衰减特性 光束在水中传播时,辐射能量受到水介质的影响而衰减.
一类变密度分层介质的反射系数
许生龙
1980, 2(2): 64-69.
摘要:
平面波在变密度分层介质中的反射情况,已有很多著者作过研究[1,2],但由于数学上的困难,故一般选用的介质模型,不是计算烦琐就是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本文利用了Ψσ之间有某种数学对称性这一特点,选择了一个比较简单,既富有广泛代表性又便于计算的介质模型,理论分析表明:①在高低频极限情况下,反射系数趋于菲涅尔公式.②密度参数不仅影响反射系数,而且还使折射率有所变化.
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的最大值
顾宏堪
1980, 2(2): 70-79.
摘要:
海洋溶解氧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正如最小值一样,亦为溶解氧垂直分布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不同的研究者作出了不同的解释.Thompson在太平洋北部及东北部25-50M处观测到氧最大值层,他们认为这一氧最大值层,是与光合带相适应的.对鄂霍次克海中氧的最大值的形成,绘出了一个假设的图,认为夏季氧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是由于在跃层形成时期,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时,大量的氧从上面渗入到稍下的层内,随着增温时该处稳定密度层的形成,垂直交换困难,因而氧即被保持下耒,形成了夏季最大值.Ichiye认为,密度跃层中的氧最大值,是由于氧的涡动扩散,要进行得比热的涡动传导为慢的缘故.
60Co、137Cs在几种海洋生物中浓集问题的初步研究
蔡福龙, 吴晋平, 陈其焕, 杨嘉东, 李平雨, 何进金, 林笔水
1980, 2(2): 81-93.
摘要:
本文对核电站的主要废物60Co、137Cs在几种海洋生物中的浓集和若干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论现实主义原则在海洋地质学中的应用——以中国海岸带及近海大陆架为例
任美锷, 曾成开
1980, 2(2): 94-111.
摘要:
近年来,在海洋地质学和沉积学中广泛应用模式概念,试图建立模式以说明或解释某些海洋地质学现象.建立模式的理论根据是经典地质学的一条著名原则,即“现在是过去的钥匙”,这就是一致论或现实主义原则.最近十多年来,研究古代沉积岩的论文绝大多数都有现代或全新世类比(analogue)一节,即主要根据与现代现象的类比,来解释古代沉积岩的发生和成因.这种类比促进了近年海洋地质学和沉积学的巨大发展.但简单的类比往往存在若干缺点和问题,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
南海黄岩岛的一些地质特征
黄金森
1980, 2(2): 112-123.
摘要:
黄岩岛(民主礁)是我国南海诸岛的组成部分,位于中沙群岛以东偏南,北纬15°09',东经117°45',距珠江口约890公里.它孤立地屹立在南海海盆的东部,高出海盆底面3500米.
中国近海蔓足类区系特点的初步研究(甲壳纲)
董聿茂, 陈永寿, 蔡如星
1980, 2(2): 124-131.
摘要:
关于甲壳纲蔓足类的研究,过去在我国做的很少,解放后董聿茂等(1956,1965)进行过东海舟山群岛、黄渤海和南海的蔓足类调查.1978年任先秋等发表了藤壶属Balanus的研究报告.1939年Hiro调查过我国台湾省的蔓足类,Зевина于1963年曾简略报告过我国沿海潮间带及潮下带的蔓足类.其他都是些零星记载.截至目前,根据文献及我们掌握的资料,中国近海蔓足类有95种,30属.作者等自1955年以来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共搜集了蔓足类标本80种,分隶2目13科29属,其中有27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现本文就上述资料对中国近海蔓足类区系特点作一初步分析,待今后采到更多标本后再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
黄海原环虫的研究Ⅰ——原(虫耑)虫科
吴宝铃, 孙瑞平, 陈木
1980, 2(2): 132-148.
摘要:
原环虫(Archiannelids)中除去囊须虫属(Saccocirrus)等个体稍大外,余均为小型底栖生物(Meiobenthos).1962年以来,我们在黄海青岛沿岸采到5种原环虫.本文第一作者等曾就其中单殖囊须虫(Saccocirrus gabriellae Marcus*)作过初步报告;这里再根据日本北方的色丹岛、美国旧金山和我国黄海等海区标本,以及室内观察结果,对其不同种群间的变异和个体生殖发育情况作新的介述.很久以来普遍认为原环虫是环节动物门的一个纲,系比较原始的环虫.
南黄海和东海浮游生物群落的初步探讨
陈清潮, 陈亚瞿, 胡雅竹
1980, 2(2): 149-157.
摘要:
南黄海和东海位于中国东部的陆架上,这个区域受江河迳流、大陆沿岸流、黄海冷水和黑潮水的影响,明显地反映出其水文、化学要素、浮游生物的分布都比较复杂.如果仅从浮游生物组成看,有暖温带的近海种,有半咸水河口种,有沿岸低盐种;也有外海热带种.它们构成了浮游生物各自的群落分布区,在群落之间由于水团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同程度的混合,存在着一个群落交汇区.群落及其交汇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季节而有变化.本文根据1960年和1971年对南黄海和东海(东经127°以西、北纬27°-34°)进行渔场环境调查时,所获得浮游生物的样品,经分析后提出以下的初步探讨.
关于重力表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
洪广文
1980, 2(2): 158-180.
摘要:
本文利用小摄动法在作者以前求得的二阶近似解的基础上给出任意水深重力表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四阶近似理论解(包括基本波系波数矢固定、频率摄动和波数矢、频率皆固定二种情况),并由此得四阶近似推进波,三向波及斜向波与直墙相互作用的理论解.
研究报导
海水中总无机碳的气相色谱测定
王中柱, 隋永年, 郝恩良
1980, 2(2): 181-185.
摘要:
海水中总无机碳是指溶解在海水中的分子状态的二氧化碳及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总和.其含量通常用海水pH值、总碱度以及水温和盐度的资料进行计算.显然,这样计算的结果包含了上述各项参数测定的所有误差,以及由温盐资料导出的无机硼酸盐和碳酸盐离解常数的不准确性.就一般的海洋学所用而言,这样的资料是可行的.但在一些精细的研究中,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的平衡,海水与大气之间气体交换速率等,就需要更准确的资料.海水中总无机碳的气相色谱测定,为直接和准确测定海水中总无机碳的含量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