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1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二维表面波破碎面分形结构
田纪伟, 曹露洁, 楼顺里
1996, 18(3): 1-4.
摘要:
本文利用非线性理论,在各组成波空间特征尺度可分离情况下,推广了Longuet-Higgins(1994)最新结果。并在某些可允许条件范围内,利用n次骑波能量方程,给出了n-1次骑波关于n次骑波扰动失稳条件。由失稳条件及破碎波动力机制,分析了二维表面波破碎面的拓扑结构,并给出了计算该破碎面分形雏数表达式。最后,通过一具体实例,来进一步解释破碎面分形拓扑结构。
月平均水位周期信号的谱分析和检验方法研究
马继瑞, 田素珍, 郑文振, 柴新敏
1996, 18(3): 5-12.
摘要:
本文概述了月平均水位周期分析的常用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指出合理地选择信号的周期,是分析月平均水位周期信号和趋势预测的关键。由于这种序列往往存在多个周期信号,它们之间存在非线性效应。为了克服由于边瓣的影响和非线性效应而引入的伪周期和相位显着相关的周期,及其对其他周期信号的抑制,可在二阶谱分析的基础上,对序列反复进行最大熵谱估计、周期显着性检验,并用最小二乘滤波法滤掉最显着的周期成分,即采用混合谱显着周期分析法,依次选取接近实际的信号周期。文中给出了月平均水位二阶谱分析、混合谱信号周期分析以及周期成分加线性趋势项的参数拟合实例。
深水破碎波判据的研究──Ⅰ.破碎波判据的研究概况及计算方法
楼顺里, 曹露洁, 田纪伟
1996, 18(3): 13-20.
摘要:
本文总结了近百年来破碎波判据的研究状况,全面分析了深水波浪破碎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就深水破碎波判据的研究方法和适用性进行了广泛讨论。给出了各种波浪破碎判据的表达形式及其相互间的换算关系;总结了破碎波实测资料的处理方法。
最大熵原理与海浪波高的统计分布
吴克俭, 孙孚
1996, 18(3): 21-26.
摘要:
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规律──最大熵原理应用于海浪波高的统计分布研究,在两个外部约束条件下,导出了海浪波高服从Weibull分布。借此说明,Rayleigh分布用以描述实际海浪的波高有其物理上的必然偏差,作为一种经验分布经常使用的Weibull分布有着深刻的物理根源。并对依赖于水深的经验波高分布进行了可能的物理解释。
西太平洋地区DMS及其他硫化物的观测研究
李兴生, 韩子光, 郑敏, FarnParungo, ZheLi
1996, 18(3): 27-35.
摘要:
1991年9~10月中,美在西太平洋区域进行了PEM-WEST-A考察,从中选取其飞行观测资料中的硫化物(主要包括DMS、SO2、OCS和CS24种硫化物)进行了硫化物的垂直分布分析,并结合气象资料和轨迹分析估计西太平洋大气中硫化物的源。结果表明,DMS在观测区域的通量较小,这与此地区低的生物产率有关;而且随着高度的升高,DMS浓度降低。由SO2的浓度廓线可看出,在边界层及对流层下部,随着高度的升高,SO2略有减少,但在对流层中部增多甚快。海洋大气中,OCS浓度很高(约为500×10-12),且很稳定,它不随纬度、高度变化。CS2浓度很低,其浓度随高度变化趋势不明显。
台湾海峡上升流区氮、磷、硅的化学特性及输送通量估算
陈水土, 阮五崎
1996, 18(3): 36-44.
摘要: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1983~1984年、1987~1988年多次调查资料表明,夏季氮、磷、硅诸营养盐呈近岸、底层高,向上层、外海递减的分布特征,其控制因素是福建近岸上升流。该上升流区NO3--N、PO43--P、SiO32--Si的特征值分别为2.29、0.20、2.83μmol/dm3.诸营养盐含量与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有明显的相关性。N/P比平均值接近于Redfield比值。PO43--P、NO3--N、SiO32--Si垂直输送通量分别估算为23.6、223、302mg/(m2·d),是该海域夏季营养盐的主要来源,PO43--P和NO3--N的输送通量平均分别大约为真光层生物生产力所需营养盐的86%和73%.
海口湾秀英浴场水质状况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陈春华, 王路, 王道儒
1996, 18(3): 45-52.
摘要:
自90年代以来曾多次对秀英浴场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海水水质已有一定程度的污染,油类和悬浮物经常超过海水浴场水质标准。大肠杆菌不仅超过浴场水质标准,其含量还逐年增加,说明该浴场受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在增加。营养盐在该海域也偏高,有时也超Ⅰ类海水水质标准,存在一定的富养化倾向。本文对上述海域存在污染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离浴场1km处的海南化肥厂等厂家的综合排污口对海水水质影响较大;海口市经济发展很快,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污染物在流、浪、潮的作用下不断向浴场搬运,也造成水质一定污染。
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时间距平场反演平均场的理论基础
董昌明, 袁业立
1996, 18(3): 53-57.
摘要:
由于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场中含有大地水准面信息,在目前测量和计算大地水准面不甚精确的情况下,对其时间距平场的分析应成为目前使用这种资料分析海洋动力学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海洋动力学角度,从理论上阐述了时间距平场中包含着平均场的信息,从而从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时间距平场反演平均场的方法。通过数值实验获得模拟的Geosat高度计资料,定量分析了时间距平场对平均场的贡献,即T内尺度内脉动量对T际尺度运动的贡献,并对上述反演方法进行了模式检验。
用镍等量丰度和镍等量品位圈定和评价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
张富元
1996, 18(3): 58-65.
摘要:
为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圈定、资源量计算和矿区评价建立一个统一标准和采用公正合理定量的方法,为使我国留下的矿区确是已在联合国登记注册的15×104km2多金属结核勘探矿区中质量最好的矿区,本文对利用丰度和品位资料圈定和评价多金属结核矿区的各种传统方法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认为传统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外,从而提出用镍等量丰度和镍等量品位作为圈定和评价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的最佳指标。
东海东南部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王春生, 何德华, 刘红斌, 杨关铭
1996, 18(3): 66-77.
摘要:
本文基于1986~1990年间对东海黑潮及其邻近海域所进行的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物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夏季介于两者之间;平面分布的总趋势是陆架区高于黑潮区,测区北部高于南部;高生物量区通常出现在不同海流、水团的交汇锋面和黑潮次表层水的涌升区,主要由暖水广布种和热带大洋广布种组成;生物量垂直分布与水深的关系可以用表示,高生物量出现于100m以浅水层;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与仔鱼丰度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东海中部的浮游动物高生物量区(29°N、126°E附近)与东海中部鲐渔场的位置颇为一致。
3种蚶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郑家声, 王梅林, 郭丹红, 徐希明, 高清兰
1996, 18(3): 78-85.
摘要:
用鳃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双壳纲翼形亚纲蚶科泥蚶、毛蚶、魁蚶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它们的染色体数目(2n)和总臂数(NF)都相同,但是染色体组型不同,泥蚶染色体组型2n=38,28m+10sm;毛蚶2n=38,14m+22sm+2st;魁蚶2n=38,12m+20sm+6st.亚端(st)着丝点类型染色体泥蚶没有,毛蚶有1对,魁蚶有3对。3种蚶染色体组型都是以中部(m)和亚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为主要类型;染色体长度由大到小都呈比较均匀地递减;最大染色体的绝对长度都不超过5μm,最小的都在2μm左右。臂间倒位可能在染色体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种蚶种间杂交是有可能的。
东海浮游介形类对海流、水团的指示作用
林景宏, 陈明达, 陈瑞祥
1996, 18(3): 86-91.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东海东北部浮游介形类的丰度、种类与生态类群的多样性以及它们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着重探讨了这些分布特征及其变动模式与海流、水团的相关性。
流速和潮位变化对波浪在近岸区传播的影响
白玉川, 李大鸣, 王尚毅
1996, 18(3): 92-99.
摘要:
从射线理论出发,研究了在流速和潮位变化同时作用下,波浪在近岸区的传播过程,得到了波向线及其散开因子在该情况下的修正方程,并根据波作用量守恒的原则,求出了沿波向线波高变化的表达式。作为算例,首先对一简单地形区域波浪传播进行了计算,并和已有的成果作了比较;同时还应用本文理论模式对广西廉州湾海域的实际波浪传播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流速与潮位变化对波浪传播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海洋平台结构系统的疲劳可靠性研究
余建星, 阎宏生, 于国友, 胡云昌, 姜滨
1996, 18(3): 100-106.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概率统计学理论、结构的疲劳损伤机理和失效树理论,提出了可通用于各类海洋平台结构系统疲劳可靠性评价的误差截断分析法,通过海洋平台实例验证了方法的通用性和可靠性。
作用于小尺度方柱上的正向波浪力
李玉成, 何明
1996, 18(3): 107-120.
摘要:
基于扩展的Morison方程和实验研究,深入分析了方柱在波浪(规则波及随机波)与水流场中的正向力受力特性,并对其水动力系数CdCmKC数和方柱迎浪方向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有关成果对工程实际有参考价值。
我国近海台风突然加强和眼结构变化及其与环流背景关系的统计研究
陈乾金
1996, 18(3): 121-127.
摘要:
台风突然加强,尤其是影响和登陆我国的近海台风突然加强,不仅是台风预报和防灾减灾中的一大难题,而且也是台风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台风强度变化不仅与其相关的大气环流背景因素有关[1-5],而且还与台风内部结构及其变化有关[5-6]
洗涤剂中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海洋藻类生长的影响
王宪, 李文权, 郑爱榕, 韩涛生, 连卫中
1996, 18(3): 128-132.
摘要: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洗涤剂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用量日趋增大。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洗涤剂首先对藻类产生危害。
南海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杨慧宁, 陈绍谋
1996, 18(3): 133-138.
摘要:
自晚更新世以来由于冰期气候的强烈变迁和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南海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各有关专家曾经应用生物、矿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海底地貌等标志进行研究,由于各种方法的侧重点不同,所解决的问题亦不同[1-4]
闽江口污损生物生态
郑成兴, 黄宗国, 李传燕, 林盛, 王建军, 严颂凯, 林娜
1996, 18(3): 139-146.
摘要:
闽江口位于福建省沿岸东北部(图1),是我国南方重要河口港之一。进行该水域污损生物的调查研究,不仅为闽江口的港工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丰富河口生态也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