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9卷 第4期
2007, 29(4): 1-10.
摘要:
基于1976~1999年的海洋调查资料,主要研究了北黄海冷水团温、盐的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该时间区间内黄河径流量及海洋站的气温、风速等资料探讨影响北黄海冷水团温、盐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北黄海冷水团在这24 a间温度稍呈上升趋势(0.005℃/a),盐度升降趋势则不明显.其温度主要受冬季气温影响,黑潮现象会使温度变异.盐度主要受黄海暖流、渤海热通量、海域冬季大风的共同作用;黄河径流量可能不是影响北黄海冷水团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其径流量的大幅度变化也会影响北黄海冷水团的盐度变化趋势.
基于1976~1999年的海洋调查资料,主要研究了北黄海冷水团温、盐的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该时间区间内黄河径流量及海洋站的气温、风速等资料探讨影响北黄海冷水团温、盐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北黄海冷水团在这24 a间温度稍呈上升趋势(0.005℃/a),盐度升降趋势则不明显.其温度主要受冬季气温影响,黑潮现象会使温度变异.盐度主要受黄海暖流、渤海热通量、海域冬季大风的共同作用;黄河径流量可能不是影响北黄海冷水团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其径流量的大幅度变化也会影响北黄海冷水团的盐度变化趋势.
2007, 29(4): 11-19.
摘要:
以1960~2001年共41 a的7月和8月西行进入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样本为基础,采用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并根据相同的热带气旋个例,将这种遗传-神经网络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模型与气候持续法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预报结果表明,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报能力.
以1960~2001年共41 a的7月和8月西行进入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样本为基础,采用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并根据相同的热带气旋个例,将这种遗传-神经网络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模型与气候持续法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预报结果表明,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报能力.
2007, 29(4): 20-33.
摘要:
利用在本系列研究第一部分中所建立的耦合的生物物理模型,模拟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盐含量的年度循环特征.模拟结果显示:藻类的春季水华是由经过一冬积累在水体中的营养盐导致,而水华开始的时间在浅水区明显早于深水区,对此深水区水体层化结构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河载营养盐与悬起的沉积物所释放的营养盐是诱发夏季水华的共同原因.基于模型结果,我们还发现:渤海的浮游植物动力特性就整体而言依然受无机氮限制,但是在莱州湾,磷限制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每年黄河都要携带大量的无机氮进入海水,从...
利用在本系列研究第一部分中所建立的耦合的生物物理模型,模拟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盐含量的年度循环特征.模拟结果显示:藻类的春季水华是由经过一冬积累在水体中的营养盐导致,而水华开始的时间在浅水区明显早于深水区,对此深水区水体层化结构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河载营养盐与悬起的沉积物所释放的营养盐是诱发夏季水华的共同原因.基于模型结果,我们还发现:渤海的浮游植物动力特性就整体而言依然受无机氮限制,但是在莱州湾,磷限制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每年黄河都要携带大量的无机氮进入海水,从...
2007, 29(4): 34-42.
摘要:
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南缘的海南岛东南外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在多个航次中进行了海底沉积层取样、海水CTD测量、浅地层及旁侧声呐扫测等工作.在实验室里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声学参数、沉积学基本参数、物理力学参数和14C年龄测试等分析.根据多尔特曼公式求解出弹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系数、切变模量、泊松比和拉梅常数等六项沉积物弹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海区海底沉积物的压缩波速为1.474~1.700 m/s,在不同的海区内有高低声速两类性质的沉积物分布;沉积物的切变波速为150~600 m/s...
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南缘的海南岛东南外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在多个航次中进行了海底沉积层取样、海水CTD测量、浅地层及旁侧声呐扫测等工作.在实验室里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声学参数、沉积学基本参数、物理力学参数和14C年龄测试等分析.根据多尔特曼公式求解出弹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系数、切变模量、泊松比和拉梅常数等六项沉积物弹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海区海底沉积物的压缩波速为1.474~1.700 m/s,在不同的海区内有高低声速两类性质的沉积物分布;沉积物的切变波速为150~600 m/s...
2007, 29(4): 43-50.
摘要:
比较国内外主要研究者提出的海底沉积物声速单参数、双参数和多参数预报经验方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性,提出了孔隙度-含水量预报海底沉积物声速新的双参数公式,该式避免了单一参数预报声速经验方程和某些双参数公式中物理意义不明确以及多参数方程复杂性及对提高预报计算能力效果不显著之处.基于理论分析,改进孔隙度-含水量双参数计算公式得到的通用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通过修改参数适用于不同海域的声速预报,提高了泛化能力,扩大了适用范围.通过对孔隙度、含水量等物理参数的权值分析研究,更加明确了孔隙度是影响海底沉积...
比较国内外主要研究者提出的海底沉积物声速单参数、双参数和多参数预报经验方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性,提出了孔隙度-含水量预报海底沉积物声速新的双参数公式,该式避免了单一参数预报声速经验方程和某些双参数公式中物理意义不明确以及多参数方程复杂性及对提高预报计算能力效果不显著之处.基于理论分析,改进孔隙度-含水量双参数计算公式得到的通用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通过修改参数适用于不同海域的声速预报,提高了泛化能力,扩大了适用范围.通过对孔隙度、含水量等物理参数的权值分析研究,更加明确了孔隙度是影响海底沉积...
2007, 29(4): 51-58.
摘要:
以2001~2005年MODIS数据为信息源,每年选取高潮位和低潮位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根据滩涂对MODIS 250 m分辨率可见光和近红外探测波数的光谱反应特性,采用波段比值算法来监测福建省海岸带的滩涂面积,并对监测结果用罗源湾和福清湾30 m分辨率的Landsat-7/ETM+影像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MODIS数据的观测时间与海洋高低潮位时刻比较接近,便于对滩涂资源的遥感监测.用MODIS数据计算的滩涂面积比用高分辨率的Landsat-7/ETM+数据计算的偏高.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
以2001~2005年MODIS数据为信息源,每年选取高潮位和低潮位两个时相的MODIS数据,根据滩涂对MODIS 250 m分辨率可见光和近红外探测波数的光谱反应特性,采用波段比值算法来监测福建省海岸带的滩涂面积,并对监测结果用罗源湾和福清湾30 m分辨率的Landsat-7/ETM+影像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MODIS数据的观测时间与海洋高低潮位时刻比较接近,便于对滩涂资源的遥感监测.用MODIS数据计算的滩涂面积比用高分辨率的Landsat-7/ETM+数据计算的偏高.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
2007, 29(4): 59-68.
摘要:
利用微滤和超滤技术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铀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粒级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溶解态(<0.4μm)中低分子量组分(<10 000 u)占主要份额,胶体态(10 000 u~0.4μm)238U所占比例不足1%,且随盐度的增加其所占份额逐渐降低.溶解态、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238U的比活度与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证实它们在九龙江河口区呈现保守行为.在颗粒态(>0.4μm)中,各粒级组分238U所占份额主要受控于相应颗粒物的浓度,在盐度小于20的区域...
利用微滤和超滤技术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铀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粒级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溶解态(<0.4μm)中低分子量组分(<10 000 u)占主要份额,胶体态(10 000 u~0.4μm)238U所占比例不足1%,且随盐度的增加其所占份额逐渐降低.溶解态、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238U的比活度与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证实它们在九龙江河口区呈现保守行为.在颗粒态(>0.4μm)中,各粒级组分238U所占份额主要受控于相应颗粒物的浓度,在盐度小于20的区域...
2007, 29(4): 69-76.
摘要: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上层水体中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总体趋向减小,并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低值,分别为1~8和29~48 d,而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输出通量则在中纬...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上层水体中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总体趋向减小,并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低值,分别为1~8和29~48 d,而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输出通量则在中纬...
2007, 29(4): 77-86.
摘要:
2005年7月在赤道东北太平洋的3个测站分层采集了悬浮体水样.利用ICP-MS对悬浮体的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的47种元素中筛选出了钡和铝分别作为悬浮体生源组分和陆源组分的示踪元素.悬浮体中钡含量为0.02~0.19μg/dm3,其中生源钡含量为0.01~0.13μg/dm3,铝含量为0.33~18.54μg/dm3.生源钡和铝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与悬浮体含量的相对应,分为三段.水体透光层生物作用和近底层底质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是其在水体表层和近底层显著变化的原因.近底雾状层内生源...
2005年7月在赤道东北太平洋的3个测站分层采集了悬浮体水样.利用ICP-MS对悬浮体的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从测试的47种元素中筛选出了钡和铝分别作为悬浮体生源组分和陆源组分的示踪元素.悬浮体中钡含量为0.02~0.19μg/dm3,其中生源钡含量为0.01~0.13μg/dm3,铝含量为0.33~18.54μg/dm3.生源钡和铝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与悬浮体含量的相对应,分为三段.水体透光层生物作用和近底层底质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是其在水体表层和近底层显著变化的原因.近底雾状层内生源...
2007, 29(4): 87-96.
摘要:
白垩纪末和新生代之交的构造运动揭开了新生代南海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序幕,自此之后整个南海的地壳开始进入总体受张性背景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以张性沉降为主要特征的地质发展时期.七次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具有多旋回、周期性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其中尤以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初、晚始新世和中渐新世及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的三次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形成了南海最为重要的三个区域性构造界面.南海地壳运动是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果和缩影,是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两大板块更大范围的岩石...
白垩纪末和新生代之交的构造运动揭开了新生代南海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序幕,自此之后整个南海的地壳开始进入总体受张性背景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以张性沉降为主要特征的地质发展时期.七次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具有多旋回、周期性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其中尤以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初、晚始新世和中渐新世及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的三次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形成了南海最为重要的三个区域性构造界面.南海地壳运动是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果和缩影,是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两大板块更大范围的岩石...
2007, 29(4): 97-104.
摘要:
海底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粒级为0.063~0.125 mm)的特征及分布样式对于鉴别沉积物的源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取自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1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轻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划分为以下三个矿物组合区: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火山碎屑矿物区(Ⅱ)、混合矿物区(Ⅲ).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的矿物组合单一,为生物骨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中沙环礁,极少量的陆源物质及火山物质可通过悬浮或风等途径搬运进入此区.火山碎屑矿物区(Ⅱ)的轻矿物以褐色火山玻璃为...
海底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粒级为0.063~0.125 mm)的特征及分布样式对于鉴别沉积物的源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取自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1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轻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划分为以下三个矿物组合区: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火山碎屑矿物区(Ⅱ)、混合矿物区(Ⅲ).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的矿物组合单一,为生物骨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中沙环礁,极少量的陆源物质及火山物质可通过悬浮或风等途径搬运进入此区.火山碎屑矿物区(Ⅱ)的轻矿物以褐色火山玻璃为...
2007, 29(4): 105-110.
摘要: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斜带髭鲷3个群体(柘林湾人工繁育群体、厦门湾人工繁育群体和厦门近海捕捞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筛选出17个ISSR引物对3个群体共54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4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5.17%.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厦门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51.72%,h=0.182 6,I=0.271 9),略高于其他2个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斜带髭鲷3个群体(柘林湾人工繁育群体、厦门湾人工繁育群体和厦门近海捕捞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筛选出17个ISSR引物对3个群体共54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4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5.17%.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厦门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51.72%,h=0.182 6,I=0.271 9),略高于其他2个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
2007, 29(4): 111-119.
摘要:
2005年4月以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为实验动物,开展了短期停食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与变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完全停食处理条件下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的平均全致死时间按发育先后次序(Z1,Z2,Z2,Z4,M)依次为81,120,141,162和200 h,平均半致死时间为39,66,90,64和174h;短期停食后恢复正常给饵条件下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停食处理后的变态临界点按发育先后次序依次为停食处理后的33,57,69,54和150 h;单次停食时间在变态临界点内,先停食后正常给饵与"给饵+停食"循环...
2005年4月以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为实验动物,开展了短期停食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与变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完全停食处理条件下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的平均全致死时间按发育先后次序(Z1,Z2,Z2,Z4,M)依次为81,120,141,162和200 h,平均半致死时间为39,66,90,64和174h;短期停食后恢复正常给饵条件下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停食处理后的变态临界点按发育先后次序依次为停食处理后的33,57,69,54和150 h;单次停食时间在变态临界点内,先停食后正常给饵与"给饵+停食"循环...
2007, 29(4): 120-127.
摘要:
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舟山海区定点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三疣梭子蟹生殖蜕壳和交配主要发生在9~10月,产卵主要在3~4月,卵巢发育早期不同个体间的GSI差异较大,后期则趋于同步;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GSI显著增加,HS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SI和HSI呈负相关性;根据GSI、卵巢形态特征和组织学变化等,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可以分为6期,Ⅰ期卵巢呈透明细带...
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舟山海区定点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三疣梭子蟹生殖蜕壳和交配主要发生在9~10月,产卵主要在3~4月,卵巢发育早期不同个体间的GSI差异较大,后期则趋于同步;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GSI显著增加,HS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SI和HSI呈负相关性;根据GSI、卵巢形态特征和组织学变化等,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可以分为6期,Ⅰ期卵巢呈透明细带...
2007, 29(4): 128-136.
摘要:
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长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2002年至2004年8月生态调查数据对其进行初步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学指标三大类30个指标来建立长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至2004年8月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整合健康指数(IHIYRE)分别为3.09,3.17和4.36,均低于系统健康指数值(5),河口生态系统总体上处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3≤IHIYRE≤5).而且,从目前河口海域的污染现状来看,这...
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长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2002年至2004年8月生态调查数据对其进行初步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学指标三大类30个指标来建立长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至2004年8月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整合健康指数(IHIYRE)分别为3.09,3.17和4.36,均低于系统健康指数值(5),河口生态系统总体上处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3≤IHIYRE≤5).而且,从目前河口海域的污染现状来看,这...
2007, 29(4): 137-147.
摘要:
以一种新型的Boussinesq型方程为控制方程组,采用五阶Runge-Kutta-England格式离散时间积分,采用七点差分格式离散空间导数,并通过采用恰当的出流边界条件,从而建立了非线性波传播的新型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均匀水深水域内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说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大水深水域和强非线性波的传播.通过设置不同的入射波参数来进行潜堤地形上波浪传播的物理模型实验,并将数值解与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以一种新型的Boussinesq型方程为控制方程组,采用五阶Runge-Kutta-England格式离散时间积分,采用七点差分格式离散空间导数,并通过采用恰当的出流边界条件,从而建立了非线性波传播的新型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均匀水深水域内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说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大水深水域和强非线性波的传播.通过设置不同的入射波参数来进行潜堤地形上波浪传播的物理模型实验,并将数值解与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2007, 29(4): 148-151.
摘要:
给出了一些海区实测浮力频率剖面的数学模型.利用超几何函数对内波垂直模式方程进行了解析求解,得到内波模式方程的解析解和频散方程.利用得到的解析解给出了一种理想条件下内波前三阶简正模式的结构.
给出了一些海区实测浮力频率剖面的数学模型.利用超几何函数对内波垂直模式方程进行了解析求解,得到内波模式方程的解析解和频散方程.利用得到的解析解给出了一种理想条件下内波前三阶简正模式的结构.
2007, 29(4): 152-155.
摘要:
作为海洋高新技术,水声技术日益成为海洋水下探测的主要手段,而且有时是惟一的手段(比如对浑水或对远距离的情况).海底物体搜索、海底救捞、海底探宝、海底“黑烟囱”探测、海底施工以及海洋军事活动(如探测水雷)等多方面都涉及海底小目标(这里的“目标”泛指物体,包括各种人工制造物和自然形成物)探测.对海底小目标探测是一个困难而有意义的课题.高分辨成像声呐在海底小目标探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高分辨成像声呐应用于海底小目标探测,图像处理是关键.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的主要问题,也是机器视觉领域低层视觉中的...
作为海洋高新技术,水声技术日益成为海洋水下探测的主要手段,而且有时是惟一的手段(比如对浑水或对远距离的情况).海底物体搜索、海底救捞、海底探宝、海底“黑烟囱”探测、海底施工以及海洋军事活动(如探测水雷)等多方面都涉及海底小目标(这里的“目标”泛指物体,包括各种人工制造物和自然形成物)探测.对海底小目标探测是一个困难而有意义的课题.高分辨成像声呐在海底小目标探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高分辨成像声呐应用于海底小目标探测,图像处理是关键.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的主要问题,也是机器视觉领域低层视觉中的...
2007, 29(4): 156-160.
摘要:
硅是河流和海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盐,硅藻、放射虫、硅质海绵、硅鞭毛虫的生长和骨骼形成都离不开硅[1].硅在河流和沿岸海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季节,由于硅藻的大量繁殖,使活性硅酸盐含量急剧下降,甚至使硅藻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充足的硅又将成为发生硅藻赤潮的物质基础[2].生物硅是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无定形硅的含量[3],称为生物蛋白石或简称蛋白石,是地球化学、古海洋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参数[4].根据世界部分河流生物硅和溶解硅的平均值计算,河流输送入...
硅是河流和海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盐,硅藻、放射虫、硅质海绵、硅鞭毛虫的生长和骨骼形成都离不开硅[1].硅在河流和沿岸海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季节,由于硅藻的大量繁殖,使活性硅酸盐含量急剧下降,甚至使硅藻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充足的硅又将成为发生硅藻赤潮的物质基础[2].生物硅是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无定形硅的含量[3],称为生物蛋白石或简称蛋白石,是地球化学、古海洋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参数[4].根据世界部分河流生物硅和溶解硅的平均值计算,河流输送入...
2007, 29(4): 161-164.
摘要:
细胞核的雌激素受体(ER)是参与调节脊椎动物发育和繁殖的转录因子,哺乳动物具有两种类型的ER(ER-α和ER-β),它们一旦与配体结合就能够形成二聚体,和其他转录激活因子相互作用,参与靶基因调节[1].目前,在鱼类中发现3种ER类型,即ER-α,ER-β和ER-γ[2~4],这说明鱼类ER生理功能比高等动物复杂,但对每种ER的功能研究较少.雄激素在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的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这种作用是通过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5].AR属于配体活性转录因子,是核...
细胞核的雌激素受体(ER)是参与调节脊椎动物发育和繁殖的转录因子,哺乳动物具有两种类型的ER(ER-α和ER-β),它们一旦与配体结合就能够形成二聚体,和其他转录激活因子相互作用,参与靶基因调节[1].目前,在鱼类中发现3种ER类型,即ER-α,ER-β和ER-γ[2~4],这说明鱼类ER生理功能比高等动物复杂,但对每种ER的功能研究较少.雄激素在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的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这种作用是通过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5].AR属于配体活性转录因子,是核...
2007, 29(4): 165-169.
摘要:
在水生毒理学研究中,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苯并(α)芘[benzo(α)pyrene,BaP]是一种具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而三丁基锡(tributyl tin,TBT)则是用于防污涂料的具有很强毒性的有机金属.许多化学物进入生物体内后的转化分为两个阶段.在Ⅰ相反应阶段,亲脂性底物被氧化代谢形成各种中间代谢物,这些中间代谢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容易对生物体产生毒性.
在水生毒理学研究中,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苯并(α)芘[benzo(α)pyrene,BaP]是一种具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而三丁基锡(tributyl tin,TBT)则是用于防污涂料的具有很强毒性的有机金属.许多化学物进入生物体内后的转化分为两个阶段.在Ⅰ相反应阶段,亲脂性底物被氧化代谢形成各种中间代谢物,这些中间代谢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容易对生物体产生毒性.
2007, 29(4): 170-176.
摘要: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之一.自60年代我国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90年代,海水珍珠养殖已成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海水珍珠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海水珍珠产业的发展仅靠采捕天然野生的亲贝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越来越多地用人工养殖的亲贝进行人工繁殖.而采用少数亲贝(尤其是养殖亲贝)的育苗导致近亲繁殖,使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出现了退化,在海水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之一.自60年代我国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90年代,海水珍珠养殖已成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海水珍珠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海水珍珠产业的发展仅靠采捕天然野生的亲贝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越来越多地用人工养殖的亲贝进行人工繁殖.而采用少数亲贝(尤其是养殖亲贝)的育苗导致近亲繁殖,使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出现了退化,在海水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