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2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厦门港潮汐、风暴潮耦合模型
江毓武, 吴培水, 许金殿
2000, 22(3): 1-6.
摘要:
建立一个适合台湾海峡及小港湾,特别是能够反映小港湾的漫滩及潮汐、风暴潮耦合效应的数值模型,对小港湾风暴潮进行数值预报,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文中以厦门港作为小港湾研究区域,在漫滩、风暴潮的耦合、开边界条件等方面对小港湾风暴潮数值计算作了一定的尝试,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小港湾台风增水,潮位和流场变化情况的途径.
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应用: 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
蔡树群, 甘子钧
2000, 22(3): 7-14.
摘要:
从一个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来揭示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南海北部上混合层的厚度(即混合层的下界深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在南海南部上混合层的变化明显不同,前者的混合强度的变化幅度远比后者的要大得多.(2)在中南半岛中部东岸外海的西边界区域内,由于经常受冷涡控制,下层冷水涌升,上层水体层化显着,使得该海区垂直混合减弱.(3)在一些气旋(反气旋)涡的边缘,混合层厚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水平梯度较大.(4)南海上混合层的厚度分布特征与上层环流的分布格局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地转调整关系.
关于二阶伴随模型的理论研究
韩桂军, 何柏荣, 马继瑞, 李冬
2000, 22(3): 15-19.
摘要:
Hesse矩阵-目标函数关于控制变量的二阶偏导数形成的矩阵,在变分数据同化过程中以及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一阶和二阶伴随模型求得.以浅水方程模型为例,利用泛函的Gâteaux微分和Hilbert空间上伴随算子的概念,导出了一阶和二阶伴随模型并由此得到Hesse矩阵.改进了Zhi Wang等(1992)建立的二阶伴随模型理论.
海洋的季节变化及风应力异常对海洋影响的数值试验
任小波, 陈隆勋
2000, 22(3): 20-33.
摘要:
对一个6层5°×4°网格的全球海洋模式作了一些改进,建立了10层5°×4°网格的全球海洋模式,进行了季节变化数值模拟,积分250a,取得稳定的结果.除了高纬度海洋外,模拟的季节变化与实际观测十分接近.在此基础上,作了热带太平洋海温场对热带季风异常响应的3组敏感性实验,第1组为赤道西太平洋异常西风向东传播的试验;第2组为整个赤道太平洋风应力振荡异常试验;第3组为赤道西太平洋异常西风、东风交替向东传播的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表明:(1)第1组风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揭示出,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向东传播的风应力异常可以产生类似厄尔尼诺的赤道东太平洋变暖;(2)第2组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风应力的局地振荡首先在中太平洋东西部激发出海温扰动,然后海温扰动分别向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传播,从而引起东、西太平洋海温的异常;(3)第3组试验验证风应力QBO可以产生海洋中类似的QBO振荡.
印度洋-太平洋海温的年际、年代际异常及其对亚洲季风的影响
徐建军, 王东晓
2000, 22(3): 34-43.
摘要:
运用EOF分析方法,对近50a的印度洋-太平洋SST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表明:在近50a中,SST的第一气候模态与年代际尺度变化相对应,并经历了两次气候突变,分别在1956年和1976年前后.第二气候模态与ENSO事件相对应,其空间分布反映了厄尔尼诺发生时SST的异常分布.中国东部降水以及亚洲季风异常不仅与ENSO事件有关,而且受到年代际气候背景场的影响.诊断和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一种新的波浪变形三维数值模式──0-1混合型边界元
孙大鹏, 李玉成
2000, 22(3): 44-48.
摘要:
为提高边界元法模拟三维波场波浪变形的数值计算精度,借鉴常数元和线性元剖分方式、波势函数及波势函数法向导数对单元节点设定的各自适应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单元剖分模式──0-1混合型边界元,以控制和减缓由于计算误差累计而造成的波浪数值计算上的“横向振动”,借此结合边界元法的分区模式可实现较大范围的波场线性波浪变形计算,并为时域内的波浪非线性变形计算提供时间步长的数值保证.
不同盐胁迫时间下秋茄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王文卿, 林鹏
2000, 22(3): 49-54.
摘要:
对长时间和短时间盐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n candel)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叶片肉质化程度等与盐胁迫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盐胁迫和长时间盐胁迫下秋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肉质化程度等随盐胁迫强度的提高而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在短时间盐胁迫下,随基质盐度的提高,SOD活性(fw)变化呈“U”型,在盐度15~20处叶片SOD活性最低,MDA含量变化不明显,电解质渗透率和叶片肉质化程度先升高而后下降,在盐度20处最高;在长时间盐胁迫下,SOD活性先随盐度的提高而提高,当盐度高于10时又随盐度的提高而下降,而MDA含量随盐胁迫程度的提高而下降,电解质渗透率和肉质化程度却上升,不同盐胁迫时间下红树植物秋茄具有不同的耐盐机制.膜脂过氧化不是盐胁迫下秋茄叶片膜损伤的主要原因.
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的废弃与侵蚀
罗宪林, 李春初, 罗章仁
2000, 22(3): 55-60.
摘要:
讨论了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由发展到废弃的演化过程,分析了不同废弃阶段的河口平面形态由东向西变化等特征,对比活动三角洲与废弃三角洲的显着地貌差异.此外还讨论了活动三角洲前缘潮流在岸外较深水区的侵蚀作用和泥沙的向东搬运,以及波浪在近岸较浅水区的侵蚀作用和泥沙的向西和向岸的搬运.
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原判识
高学民, 林振宏, 刘兰, 林晓彤, 李洪江
2000, 22(3): 61-66.
摘要:
研究样品由“向阳红16”号于1992年6~7月间取自冲绳海槽中部.对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数据的因子分析和典型化学组分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主要包括陆架来源、生物源和火山热液源组分,且以陆源组分为主;运用修正的富集团子(EF)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陆源、生物源、火山热液源组分在不同区域的相对分布是显着不同的.
东海南部与台湾以东海域浮游介形类的群落结构
林景宏, 陈瑞祥
2000, 22(3): 67-73.
摘要:
分析东海南部与台湾以东海域浮游介形类的物种和生态类群多样性,并阐述其季节差异与区域差异,同时指出本海区存在4种生态类群,但以高温高盐类群起支配作用.此外,夏、冬两季浮游介形类的丰度有显着的差别,7和12月的均值分别为0.63个/m3和1.22个/m3,而就丰度的水平分布而言,表现出东海南部大于台湾以东海域的分布格局,并在海区的东北部形成数量密集区.同时,还着重阐述本海区的群落结构,本区虽存在3种生态群落,但以外海群落占据绝大部分海域,尤其应指出的是,钓鱼岛邻近海域与台湾北部和东部水域同属于外海群落.最后,分析了由于海域环境因子的变化导致群落生境地理位置的季节性迁移.
冰对锥体结构作用力的预测模型分析
于永海, 岳前进
2000, 22(3): 74-85.
摘要:
通过对作用在锥体结构上的各种静冰力预测模型的介绍,根据大量实验室模拟测试数据,运用直方图对比、无量纲效应分析及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有关静冰力计算公式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确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为我国渤海辽东湾JZ20-2平台原型冰荷载测试数据与预测模型的比较,为利用原型观测数据建立适合于我国渤海环境条件下冰对锥体结构作用力预测模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有冰海域结构物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各统计量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研究报道
南半球气旋发生频数的变化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和南方涛动的关系
陈锦年, 乐肯堂, 贾传明, 彭垣
2000, 22(3): 86-93.
摘要:
北半球的许多天气现象与南半球的大气环流有关[1],尤其是南半球的气旋发展及其路径的变化[2-6],真实地反映了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对南半球气旋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对南半球的大气环流研究有重要意义,对热带地区乃至北半球的气候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拟在分析南半球气旋发生频数特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与赤道太平洋水温和南方涛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近岸海域光合色素的生物标志作用研究Ⅰ.台湾海峡特征光合色素的分布及其对浮游植物类群结构的指示
王海黎, 洪华生
2000, 22(3): 94-102.
摘要: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建立,利用光合色素,尤其是类胡萝卜素作为区分浮游植物类群的指示物,成为更方便和有效的化学分类法[1,2].原因是色素能够很好地进行定量,可涵盖浮游植物的全部粒级范围;而且,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甚至可实现现场的船上测定.海洋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开放大洋,多为利用类胡萝卜素表征浮游植物的类群结构[3-5];或以光合色素及其降解产物作为浮游植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生物标志物[6-8].相比较而言,在近岸、陆架海域开展的此类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北海[9,10]和地中海西北部[11,12].
河口红树林湿地CH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
叶勇, 卢昌义, 林鹏, 谭风仪, 黄玉山
2000, 22(3): 103-109.
摘要:
甲烷(CH4)是大气中除CO2外最为丰富的含碳组分,其浓度以每年0.7%-1.1%的速率递增[1,2].尽管大气CH4含量仅为CO2的二百分之一,但却对预计的全球变暖约有20%的贡献率,而CO2的贡献率约为50%[3,4],由这些数据推算得一个分子的CH4比一个分子的CO2(目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的增暖潜值高约80倍.很多研究者对全球大气CH4的预算结果均表明,湿地是大气CH4最重要的生物源[5,6],约占全球CH4源的40%~50%[7].湿地CH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算大时间尺度下CH4排放量(如平均年排放量和季节排放量)的基础,因而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深圳河口泥滩3种大型多毛类的数量动态及其环境分析
蔡立哲, 林鹏, 刘俊杰
2000, 22(3): 110-116.
摘要:
深圳湾潮间带泥滩宽阔,低潮时面积约27km2,陆向以红树林沼泽地为边界,有深圳河和元郎溪等许多河流和小溪流入湾内.每年有数万只鸟类在深圳河口红树林区和泥滩栖息和觅食[1],因此,深圳湾的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2].1993年,香港和深圳协作治理深圳河,由北京大学总承担,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汇亚环保顾问公司、环境科学顾问(亚洲)有限公司、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深圳市环境监测站、华南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协作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从海南岛全新世孢粉研究看海滨红树林的演化
张玉兰, 封卫青, 王开发, 张卫东, 华棣
2000, 22(3): 117-122.
摘要: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位于18°09'~21°10'N,108°03'~110°03'E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海岸线长达1500km,全岛面积为33900km2,四周地形低,中南部山地耸立,海拔100m以下的台地、平原占全岛面积的近2/3.
崎岖列岛海区的水文泥沙及其峡道效应
陈沈良
2000, 22(3): 123-131.
摘要:
崎岖列岛位于杭州湾口北部海域,恰处长江口外海滨段南缘,是最靠近上海的岸外岛屿群(图1).对于近岸海区的水动力和泥沙条件的研究是港口航道工程建设和近岸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崎岖列岛海区的水文泥沙特征,是在该地区建设紧邻上海的岸外大型深水港及其航道迫切需要深入了解的重要问题之一.峡道通常是指其两侧为陆地或岛屿,两端与较宽阔海域沟通的狭长的海峡通道.峡道在水动力、泥沙、沉积和地形等多方面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即峡道效应.由南、北两列岛屿群构成的崎岖列岛其间水域形成了一定的峡道特征,这对峡道及其周围海区的水文泥沙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鳗鲡消化道蛋白酶的初步分离提取及某些性质的研究
叶玫, 吴成业, 王勤, 陈冰, 刘智禹
2000, 22(3): 132-136.
摘要:
鱼类消化道蛋白酶的分离、提纯及性质研究早在30年代就开始,如今已取得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1,2].由大型的海水鱼如鲸鱼、鲤鱼、鲨鱼等胃部的幽门垂中提取的蛋白酶,是工业酶制剂的来源之一[3-5].但对小型鱼的消化道蛋白酶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仅局限于鱼类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领域,作为以消化道为主的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提取酶制剂,研究报道不多[6-8].这是由于一方面小型鱼内脏小,杂质多,胃部不明显,肝脏与胰脏的组织连在一起不易分开,在取材方面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我国的水产加工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机械化程度低,多为手工作业,作为下脚料的内脏,因原料分散,贮藏条件差,其利用价值不高.
毛嵌线螺的研究Ⅱ.捕食行为与捕食习性
周永灿, 陈国华, 潘金培
2000, 22(3): 137-143.
摘要:
嵌线螺科(Cymatiidae)为肉食性中腹足类,在其贝壳的前唇有长短不一的水管沟,水管可以由水管沟中伸出,在外形上与草食性腹足类显着不同.嵌线螺的头部有一圆柱形的能大幅伸缩的吻,口位于吻的前端;在吻的基部、食道的上方有一由唾液腺特化而成的腺体,该腺体能分泌酸性或麻痹性物质,该物质对嵌线螺捕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1-3].嵌线螺的捕食对象因种类不同而有一些差异,主要有多毛类、海鞘、棘皮动物、甲壳类以及腹足类或瓣鳃类[1,4,5].
约束冰层温度膨胀力的研究
史庆增, 徐阳
2000, 22(3): 144-148.
摘要:
由水冻结成冰的相变过程中体积会膨胀;冰在升温过程中体积也会膨胀.本文讨论的是后者.海冰与海中固定式结构、防波堤、护岸等相互接触,这些结构物形成了冰的约束边界.当外界环境温度(主要是气温)发生变化时,冰的温度场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冰的应变,产生温度应力,并对结构产生温度膨胀力.冰温度膨胀力要受约束边界的形状、约束体的刚度、冰层的相对厚度、温升率、应变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