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8卷  第5期

海洋水文
渤海风海流的数值计算
窦振兴, 张存智, 张砚峰
1986, 8(5): 527-533.
摘要:
本文基于浅水方程建立了渤海风海流二维数值模型,并用以模拟了冬季和夏季风形成的平均风海流场和水位场,阐述了渤海风海流的一般性质。冬季风海流系统基本属于气旋型环流,而夏季则同时存在气旋型和反气旋型环流,涡度分析解释了海峡附近大涡旋的产生机制,认为海峡中的涡旋是风应力与底形梯度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
常深度水域二维无旋进行波能流的劈分
丁平兴, 余宙文
1986, 8(5): 535-540.
摘要:
本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对有限水深二维无旋进行波的能流进行了精确劈分,通过对能流的数值计算,证实能流主要是由于流体压强作功而引起的,但有时动能与势能引起的能流也可占相当比例,在极端情况下可达30%。本文还对目前实际工作中通用的按小振幅波理论计算能流的方法的误差作了讨论。另外,本文进行能流劈分的推导方法适用于有限水深和无限水深,比Starr对深水能流进行劈分的方法更简单和直接,因此本文所用的推导方法是对starr推导方法的一种改进。
黑潮大弯曲与埃尔尼诺的关系初步探讨
刘举平, 管秉贤
1986, 8(5): 541-546.
摘要:
通过分析北太平洋信风场风应力资料,可以发现,太平洋中两个最引人注目的海洋现象--黑潮大弯曲和埃尔尼诺都与北太平洋上空风应力涡度的变化和大气热带辐聚带的南北移动有关。埃尔尼诺的发生对应着大气热带辐聚带的南移和热带气旋式风应力涡度的增强;而黑潮大弯曲的形成则发生在该辐聚带的大幅度北移和副热带反气旋式风应力涡度迅速衰弱之时。可以说,黑潮大弯曲和埃尔尼诺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同一个大尺度海气系统变化的反映。
一种新的数值方法--准分析法在二维非恒定流动问题中的应用
张二骏, 张东生, 高飞
1986, 8(5): 636-643.
摘要:
本文探讨一种求解工程和数学物理方面具有初边值微分方程的新的数值途径--准分析法。本方法经应用于二维浅水非恒定水流,验算后与实测结果相吻合,并较之按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所得结果更接近实际。本方法由于使用了各劈开算子的解析解,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小。又按其基本原理应可以用于求解其他具有初边值的数理方程问题,因而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数值求解途径。
海洋气象
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气候的相关关系
解思梅, 青木孝, 吉野正敏
1986, 8(5): 547-557.
摘要:
本文利用了EOF方法分析了1951-1980年北太平洋(包括赤道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各月逐年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1)冷暖洋流区也就是北太平洋暖流区,加利福尼亚寒流区、赤道东太平洋海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冬季黑潮和西部北赤道暖流区。(2)空间特征向量场前3项的物理意义非常清楚,第一特征向量场表示海温场南高北低沿纬度分布的特征,分为西北部和东南部两大反相的区域,零线的走向呈东北东-西南西。第二特征向量场分成了三块区域,零线的走向仍呈东北东-西南西。中间是正区,南、北分别是以赤道东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暖流区为中心的负区,突出了这两大海区的作用,第三特征向量场北面是以北太平洋暖流区为中心的负区,而东南、西分别是以加利福尼亚、赤道太平洋和黑潮三大洋流区为中心的正区,中央太平洋是弱的负区。(3)由时间振幅系数分析得到的SST的各月逐年的变化特征,五十年代具有5-6年、六十一七十年代具有2-3年的准周期振荡,并且海温的这些固有变化特征与东亚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极地海冰对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的可能途径
方之芳, 高玉庄, 代民
1986, 8(5): 558-565.
摘要:
本文应用1953-1977年50°N以北、160°E-110°W范围内的月平均北极海冰面积资料,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和北太洋海温资料,统计分析了11-7月极冰与1-7月海温的时滞相关场和1-7月海温与滞后0-11个月的副热带高压的相关场。计算表明,春季极冰号海温的时滞相关区几乎与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部分北赤道洋流区相重合,而加利福尼亚寒流区和部分北赤道洋流区正是海温与副高的主要时滞相关区。由此可以认为,在冰-海-气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北极海冰对副热带环流影响的可能途径之一,是通过大洋中的洋流输运影响海温来完成的。
海洋化学
东海陆架沉积物的中子活化分析和地球化学研究
李岫霞, 钱杏珍, 李培泉, 卢光山
1986, 8(5): 566-572.
摘要:
本工作用仪器中子活化法分析东海陆架和东海北部涡旋边缘区15个站位的沉积物,对其中28种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黄海底质中一些环境物质的背景值
陆赛英
1986, 8(5): 573-580.
摘要:
本文根据Ahrens和Vistelius分别提出的元素分布的新的地球化学基本规律,用统计方法得出了黄海底质中各环境物质的分布特征;用t检验法检查与其分布特征相应的Cu、Hg、Zn、Cd、Pb、Cr、As、C有机、油类及六六六等10种环境物质在表底层之间平均含量,并最终算出它们的背景值。
海洋沉积物间隙水中Cd、Pb、Cu的差示脉冲溶出测定
文卓, 庄国顺, 陈松
1986, 8(5): 649-652.
摘要:
海洋沉积物间隙水是联系水和沉积物的桥梁,它对于元素在沉积物和水相间的迁移、沉积和成岩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文献[1-5]中已报道的侧重于间隙水的主要成分(常量元素和营养盐)分析,且较多地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对于间隙水中的痕量元素研究不多,在国内就更少见。
极谱催化波测定海水中硒(Ⅳ)
苏循荣, 江云宝, 杨孙楷
1986, 8(5): 653-656.
摘要:
硒是一种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痕量元素[1].近年来测定硒的方法很多,例如萤光法[2]、分光光度法[3]、气相色谱法[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中子活化法[6]及电化学分析法[7]等.这些方法中多以测四价形态的硒为主,并需经富集等处理步骤.本文综合前人的工作,对极谱催化波的底液体系作了研究,并且应甩于海水中Se(Ⅳ)的测定.
海洋地质、地貌
中国近海海相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微结构及与工程性质的关系
高国瑞
1986, 8(5): 581-589.
摘要: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沿海地区和近海陆架的岩土工程地质评价问题越来越重要。我们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AX)、X射线衍射仪(XDA)和激光光波仪分析了我国沿海及近海陆架海相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和微结构特征。研究分析发现,海相沉积物的微结构十分复杂而多交,它不仅与沉积环境有关,并且与物质来源密切相关。根据海相沉积物的微结构特征分析,可以把我国近海海相沉积物的微结构进行分类,且不同的微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
南海北部陆架底质中介形虫的分布
赵泉鸿, 汪品先, 张清兰
1986, 8(5): 590-602.
摘要:
对南海北部陆架中段的44个底质样品进行介形虫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查明其属种成分、空间分布以及各项环境因素的控制作用。共计鉴定介形虫85属185种,无论种的分异度或介形虫丰度均显示出离岸随着水深、水温和盐度增长而加大的趋势,在中、外陆架达最高值。此区介形虫三个组合、四个亚组合的分布,与水团的分布格局密切相关。
海洋生物、水产
长江口及浙江近海夏季叶绿素a和ATP的分布特征
宁修仁, 史君贤, 刘子琳, 陈忠元, 刘镇盛
1986, 8(5): 603-610.
摘要:
1984年8月在长江口及浙江近海所测的叶绿素a和ATP的含量有着相似的分布趋势,高值区分布于长江口外侧和鱼山列岛附近的沿岸上升流区。这是由于此二区营养盐和有机质较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和异养微生物的繁殖生长的缘故,其来源,前者主要归因于长江陆源的携带,后者主要为台湾暖流深层水涌升的携带。从叶绿素a和ATP垂直分布曲线比较可见,除表层水体含有较高比例的异养微生物外,其他层次中对ATP的贡献主要是浮游植物。本文还较详细地叙述了ATP的采样和测定方法。
褐藻酸裂合酶的研究——Ⅱ.对底物的作用和性质
朱仁华, 施慧雄, 刘汝高
1986, 8(5): 611-618.
摘要:
用两种酸局部降解法,制备了三种底物:短链多聚甘露糖醛酸(SM)、短链多聚古罗糖醛酸(SG)和短链多聚甘露糖醛酸-古罗糖醛酸(SMG)。用粘度下降法,证明酶Ⅰ为外切酶,酶Ⅱ和酶Ⅲ为内切酶。用Somogyi-Nelson法,测定酶解底物产生的还原性,表明三种酶对褐藻酸、SM和SMG的作用很强,而对SG的作用很弱。用紫外吸收法,测定酶解各种底物后,生成产物的吸收光谱,证明三种酶裂解SM和SMG后,产物在230nm处有强吸收峰;而三种酶裂解SG后,产物在230nm附近无明显峰值。以上证明,三种酶都是多聚甘露糖醛酸裂合酶(EC4·2·99·4)。三种酶裂解褐藻酸后,都能使M/G比值下降,其中酶Ⅰ降得最大,为3.65倍。因此,有可能用酶法制备阻吸90Sr的药物。
春汛黄、渤海鲅鱼流网渔场渔期调查研究
毕庶万, 杨雪舫
1986, 8(5): 657-662.
摘要:
鲅鱼Scomberomoruse niphoniuse(Cuvier et Valenciennes)为暖水性上层鱼,行动敏捷,常集群行远距离洄游。随着胶丝流网的发展,产量迅速提高,六十年代末期后,黄渤海产量相对稳定在30000-40000吨(表1), 鲅鱼渔场在渔期变化很大,掌握变化规律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海洋工程
应力率对海冰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
李福成, 孟广琳, 张明元
1986, 8(5): 619-625.
摘要:
应力率是影响海冰单轴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渤海海冰现场抗压强度试验的部分结果;柱状晶体和颗粒状晶体海冰的单轴抗压强度都受应力率和应变率的明显影响。按应力率大小,可划分三个区段,在应力率较慢的延性区,强度与应力率之间呈现幂函数关系,强度随应力率增加而增高,在应力率较快的脆性区,强度变低,在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区,强度呈现最大值,应变率对强度具有类似影响。
波浪计算中的一个局部有限元法
申震亚, 孙昭晨
1986, 8(5): 626-635.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局部有限元法以计算三维波浪问题。与K.j.Bai和R.W.Yeung所建立的局部有限元法相比,除了内域的势函数以外,不再有新的未知量,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也要简单得多。
恒河猴实验性前庭型减压病及时加压治疗的效果观察
刘泽华, 高永平, 王子彦, 靳小青, 郝芳林
1986, 8(5): 644-648.
摘要:
减压病的处理原则是及早进行正确的加压治疗,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采取这样的措施.Flliott(1974年)报道;发病后30分钟以内进行治疗者,治愈率可达80%,留有后遗症的可能性仅1%[1].Farmer(1976、1981年)提出迅速加压治疗与症状解除、不留后遗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主张发病后立即加压治疗[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