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3年  第5卷  第6期

海洋水文
聚类分析在浅海变性水团分析中的试验
李凤岐, 苏育嵩, 喻祖祥
1983, 5(6): 675-686.
摘要:
自Helland-Hansen将“水团”概念引入海洋学以来,大洋水团分析的理沦和实践可谓硕果累累[1-7],相比之下,浅海水团分析研究的进展却缓慢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大陆及气象条件复杂,使浅海水团既不具备大洋水团的均一性,更缺乏大洋水团特有的保守性(稳定性),渤、黄海和东海的绝大部分,均位于大陆架上,混合强盛,气候的季节变化影响特别明显,水团的变性激烈,其分析研究的困难也大得多.
潮波在截面积变化水域中传播的探讨
修日晨
1983, 5(6): 687-693.
摘要:
关于大洋潮汐的研究,文献[1]已进行了基本总结,总的来说,现在的潮汐研究,限少涉及到特定水域的解析解及用解析解来阐述一些特殊的海洋潮汐现象,关于潮波在变截面积沟渠中运动的研究,文献[2,3]曾作过讨论,其结果是振幅随面积的减小而增加,当截面积S→0时,振幅ξ→∞.正如文献[2]所指出的,这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显然这是忽略了摩擦力的结果,Gallagher and Munk(1971)、Gallagher(1972)、方国洪[1](1981)等曾就摩擦的非线性效应对潮汐的影响作过研究,但都是在截面积不变的条件一下进行的.
海洋气象
副热带高压脊线季节活动的数值试验——Ⅰ.太阳辐射加热作用
余志豪, 葛孝贞
1983, 5(6): 694-708.
摘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活动,对东亚大气环流[1]和我国夏半年雨带均有重要影响,副高位置季节性南北变动基本特征为:从春到夏,副高不断北移,入秋以后,又往南撤.在这种北移和南撤过程中,副高移动并不是匀速的,而表现出有稳定少变,缓慢移动与跳跃三种形式.在自南向北推移中,副高每年还有两次较迅速的北跳[2](见图1).
南海夏季季风系统的中期变动
陶礼文, 王晓东
1983, 5(6): 709-718.
摘要:
近年来,夏季季风的中期变动问题曰益引起注意,这一方面由于想通过季风中期变动的研究,来解决季风区的中期预报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季风中期变动机制的研究,探讨夏季大气环流的中期变动机制,因而具有较火的理沦意义.到目前为止,在季风区中,主要发现两种周期的中期变动,一种是40-50天周期的变动,另一种是准双周的变动.
海洋化学
用BHC法研究东海大陆架的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
林敏基, 林志峰, 郑文庆, 赵榕平, 陈淑美
1983, 5(6): 719-727.
摘要:
长江口外的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它承受着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巨大径流,同时,大量泥沙随径流进入陆架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泥沙沉积于图1中的Ⅰο区,致使该区水下三角洲迅速演变发育,历史上曾从苏北而现在从渤海入海的黄河,也对本海区的沉积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沉积物对本海区沉积状况的演变起着很大的作用.沉积物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是河口陆架区沉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发生在河口陆架区现代沉积物表层的地质和化学过程,对海水-沉积物界面间的物质交换作出定量估价,有必要对不同沉积环境中现代沉积速率进行定量研究[1].
珠江口氯度、盐度、电导和碱度的状况与相互关系
梁志, 王肇鼎
1983, 5(6): 728-734.
摘要:
近海天然资源日益广泛的开发和利用,海洋污染等涉及到一系列的海洋学问题,致使近年来不少海洋化学家已开始将注意力从开阔的大洋海区转向沿海近岸海区及河口滨海区.珠江口是我国的一大河流,其河口宽阔,河水的径流量大,然而,珠江口的水化学问题至今尚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因此,对珠江口的一些水化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水的化学组成、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水中发生的许多化学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开展研究,以了解其水化学状况,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就对1980年4月从珠江口采集的水样所进行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该河口区的氯度、盐度、电导及碱度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将以此为起点,对珠江口的水化学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
海水提铀螯合树脂的研究
许清辉, 郑金树, 张功勋
1983, 5(6): 735-742.
摘要:
国内外报道的能直接从海水中提铀的有机吸附剂不多,我国合成的508 A树脂[1]吸铀量为930微克/克树脂,*AHP树脂[2]吸铀量为697微克/克树脂(公斤级试验),这二种树脂均以环氧氯丙烷、四乙烯五胺、5-硝基邻氨基酚为基本原料,只是工艺上略为不同,最近,日本江川[3]等把具有巨大网状结构的丙烯腈二乙烯苯球状聚合体与NH2OH反应得到偕胺肟型树脂,其吸铀量为450微克/克树脂,田伏岩夫[4,5]等合成了大环己酮和大环己酸,把此化合物连接到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聚合体中生成螯合树脂,它在大环上对称排列着六个羧基或六个羟基,另外,还有六个带负电荷的氧配位基.此树脂吸铀能力高,用5升海水直接静态提铀吸铀量为6.85微克,相当于回收被处理海水的41.5%的铀.
海洋地质、地貌
辽西地区海滨阶地、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危险程度
韩慕康, 夏怀宽, 张先泽, 符宝贵, 奚来兴
1983, 5(6): 743-752.
摘要:
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之后,紧靠其东北部的辽西锦县-山海关海滨地区有无发生大震的危险以及是否具备适合于建造核电站的地质构造条件,一直是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关心的问题,鉴于国内外地震地质工作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个地区的地震危险程度同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尤其是新构造运动特征、有无活动大断裂发育及其展布与活动特点等密切相关.这些构造特点必然在地貌和新地层上有所反映,而在辽西地区则也会在海滨地貌,主要是海滨阶地与沉积上有所反映[1-5],1).因此,作者等从这个角度对那里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现将所得到的认识简介于后.
东海沉积物成因环境的初步分析
李粹中, 张富元, 王秀昌
1983, 5(6): 753-765.
摘要:
为了能客观反映东海沉积物的粒度模式和沉积环境间关系,本文在东海调查已取得的1233个站他的表层粒度分析数据中,选用了其中220个样品进行了大数据Q型因子分析的尝试,以此为基础又进一步选择了具有较为代表性的97个站位补充作了表层样品的粒度概率曲线成因分析,作者试图从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划分着手,以因子分析和群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为手段,结合沉积物的组分特点、形成历史,对东海特别是陆架区沉积物的成因环境作一初步分析.
中国沿海大陆架新生代含油汽盆地的地质特征
李德生, 杜永林
1983, 5(6): 766-776.
摘要:
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水深二百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自北而南分布着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西部、东海东部(冲绳海槽)、台湾西部、台湾东部、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和西沙北海槽等以新生代为主的沉积盆地,环绕大陆呈弧形展布,斜列错开,自第三纪以来其构造发育、沉积模式和海水进退等都与全球板块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目的在于阐明其形成发育历史的一些基本地质条件,以便为这些含油气盆地的类比和远景评价提供依据(图1).
海洋生物
海洋油污染微生物降解的研究——Ⅱ.烃氧化细菌对烃化合物降解的初步探讨
周宗澄, 倪纯治, 李志棠, 曾活水, 谢锦祥, 张南峰
1983, 5(6): 777-782.
摘要:
微生物在海洋环境中降解烃类物质的作用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1895年日本三好[1]观察到葡萄果皮上的细菌能分解果皮上的腊质,因而提出了微生物降解烃类的报告,ZoBell[2,3]从1942年开始进行微生物降解海洋油污染的研究,特别是细菌在海洋中的净化作用作了深入研究,Horowitz等(1977)[4]用流动海水的培养池模拟现场条件,研究北冰洋海域中油的生物降解,他们指出在培养池中加入氮和磷能增加微生物数量,促进油的降解.Herbes等(1978)[5]测定沉积物中微生物对多环芳香烃的转化,认为微生物能转化二个环和三个环的多环芳香烃,但对蒽的转化比萘难,在我国仅是近几年在渤海、胶州湾等海域开展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6],而有关我国南部海域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南极纽卡姆湾藻体附着硅藻的研究
蒋加伦, 徐芝敏
1983, 5(6): 783-788.
摘要:
1980年我国初探南极,进行科学考察.采到了几种藻类及腔肠动物类标本,在这些生物体表上,发现着生许多硅藻,这些附着硅藻类的形态结构、个体大小都有差异.尤其卵形藻类、楔形藻类数量最多,种类变化也复杂,我们对样品进行分离、筛选获得了大量珍贵的附着硅藻标本,并对这些标本做细致观察,个别种类还经电子显微镜作超微结构的拍照与分析.
厦门港近岸水域中粪大肠菌群分布的初步研究
林燕顺, 周宗澄, 叶德赞
1983, 5(6): 789-792.
摘要:
早在1885年,埃希氏从粪便中发现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尔后用它作为水、食品、土壤等被粪便污染的标志,海水中大肠菌群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假若沿海城市沿岸、海水浴场和各种养殖场等水域遭受到污水严重污染时,都可能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调查和监测沿岸水域中粪大肠菌群数,将具有重要的卫生学和流行病学意义,国外,尤其是日本对港湾、流入海域河口和太平洋沿岸水域以及某些经济性海域(如贝类养殖场)大肠菌群的分布作过大量调查研究[1-9],研究指出,盐度、pH、紫外线照射强度和海洋细菌、浮游植物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是影响海水中大肠菌群存活率的重要因素[10-13],迄今为止,有关海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分布,我国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厦门港近岸水域中粪大肠菌群分布及其一些影响因素作了初步调查分析.
溯河幼对虾的摄食习性和蜕皮特性
武文魁
1983, 5(6): 793-807.
摘要:
“溯河”是幼对虾生活周期中一个重要特性.为了探索溯河幼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发育生长与饵料生物和其他环境条件因素的关系,做了两项试验工作.在渤海湾大口河用跨网试验幼对虾的进河数量和在盐用田喂养幼对虾.
海洋工程
直立式防波堤前的冲刷形态及其对防波堤整体稳定的影响
谢世楞
1983, 5(6): 808-823.
摘要:
由于水波作用而在海岸建筑物前(或周围)引起的冲刷问题,是海岸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有很多研究工作者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物前的冲刷问题开展了不少研究, 为了确定在立波作用下直立堤前冲刷剖面的形状和尺度,作者在荷兰德尔夫特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的两条波浪水槽中,用四种不同的沙径进行了模型试验,在大部分的试验组次中采用规则波,少数几组采用不规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