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0年  第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研究报导
含变涡动系数的超浅海风暴潮模型
冯士筰, 施平
1980, 2(3): 1-11.
摘要:
超浅海风暴潮模型提出后[2],对渤海风潮,作为超浅海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1]。其结果的分析和观测资料的比较都表明了该模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故,对超浅海风暴潮模型作进一步的探讨是有一定意义的。尤其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浅水域和多风暴潮的国家,这种研究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台风暴潮某些特性的分析
刘凤树
1980, 2(3): 12-23.
摘要:
台风暴潮的机制和预报,国内已有不少的研究,国外虽然亦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但就理论而言,大都局限于全流观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理想化的结果[1,2]。本文试图直接从线性化了的流体力学运动方程出发,导出适用于浅海中移行风暴所导致的风暴潮的理论模式,以研究其某些特性。
简单海-气边界层模式中的埃克曼流动Ⅰ——无限深海的情形
秦曾灏
1980, 2(3): 24-37.
摘要:
近十余年来,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这一课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海-气边界层结构以及通过海面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输送机制的研究到大尺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外,还从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观点探索了风暴潮预报的新的可能途径[2]。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通过海面以及海-气边界层的物理量的小尺度输送机制迄未得到澄清,企图从本质上改善大尺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是不现实的。
北太平洋海温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李克让, 陈永申, 司有元, 沙万英
1980, 2(3): 39-50.
摘要:
近年来运用海表温度作副热带高压和长期天气预报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海洋对气候和长期天气过程的影响,必须重视海温场的特征分析。这几年已有一些工作[1,3,7],从不同侧面对北太平洋海温场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北太平洋海温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动,进而讨论它们对大气的影响。
海中激光衰减特性与跃层关系的初步探讨
付克忖
1980, 2(3): 51-58.
摘要:
本文讨论了南黄海北部海域及青岛近海海水激光(6328Å)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与温跃层的相关性。依据三个年度不同季节(春、夏、秋)现场实测结果,叙述了衰减系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并对现场测量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CA-CTA混合膜中“气泡”的观测与消除
鲁学仁, 史君贤, 刘懋涛
1980, 2(3): 59-67.
摘要:
我们在制备CA-CTA混合膜(二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混合膜)用于反渗透试验时,发现刮制的大部分膜具有“气泡”。这种气泡一般呈圆球形,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到。我们挑选了气泡较少的膜进行过反渗透现场运行试验,结果运行时间不长,由于气泡破裂,膜的脱盐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气泡的存在对于膜的脱盐性能已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东海外陆架及钓鱼岛以北海域鱼类、底栖生物的痕量金属测定
刘明星, 顾宏堪
1980, 2(3): 68-78.
摘要:
从海洋生物生态学本身的研究,生物体常量,微量元素的测定,前人已作了很多的工作。随着国防、工业及海上交通运输不断高速发展,各种工业废物大量抛入海洋,海洋污染日趋严重。为此,许多海洋学者又从海洋环境保护出发,对各个海域里的生物成分进行了监测,特别对生物体痕量金属的测定已作了大量工作[3-6]。测定的范围是广范的,从大洋到极地,从深海到岸边,而对受污染严重的港湾及河口的生物毒物研究得更多。
论地壳构造运动
谢庆道, 张大可
1980, 2(3): 79-89.
摘要:
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问题,是探讨它的动力原因和运动方式。本文将整个地球看成是由本体(指不包括表面液态水的地球主体部分)及水体(指大洋液态水)两个独立的组成部分相结合构成的。整个地球(包括本体及水体在内)具有总质心。而本体及水体两部分都分别具有各自的质心,本文中称它们为“次级质心”。根据空间质点系质心原有的运动状态不能随意改变的原理,我们提出一种看法,认为地球总质心的原有运动状态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而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动力是由地球本体及大洋水体两部分的次级质心复位运动所产生的,并因此而决定了地壳的运动方式。这一看法不一定成熟,它能否更合理地解释地壳构造运动的复杂现象问题,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黄海原环虫的研究Ⅱ——好转虫科和原须虫科
吴宝铃, 陈木, 孙瑞平
1980, 2(3): 90-97.
摘要:
好转虫科是典型的小型底栖生物,体长在1毫米以下。主要特征是无头触手和疣足,刚毛退化或无,体腹面具有一条纵走的腹纤毛带。好转虫科有3个属,我们在青岛潮间带采到了好转虫属Dinophilus的圆毛好转虫D.gyrociliatus O.Schmidt
西沙群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的再分析
邹仁林
1980, 2(3): 98-110.
摘要:
近几年来,我们多次对西沙群岛珊瑚礁作了生态调查,对西沙群岛的岛、礁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也进行了概括的报导[1],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西沙群岛,我们又于1976年4—5月选择处于西沙群岛西南隅的沙岛——中建岛,和位于西沙群岛东北面绿树成林的赵树岛作重点解剖,对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以期为发展和利用珊瑚礁做一点有用的工作。
渤海湾附着生物生态
黄宗国, 李传燕, 张良兴, 陈焱源, 李福荣
1980, 2(3): 111-122.
摘要:
渤海湾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海区之一,船只、平台及各种海洋开发设施都会受到附着生物的影响。自1974年8月至1977年8月,对塘沽新港及其邻近船只、码头、闸门的附着生物进行调查,并于1975年9月至1977年8月,分别在渤海湾的4号平台及塘沽新港等(图1)进行二周年系统挂板。根据以上资料,初步研究了渤海湾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附着季节,对渤海湾近岸与远岸附着生物的异同进行比较。
不规则波作用下的船舶撞击作用
李玉成
1980, 2(3): 123-136.
摘要:
随着波谱理论研究的发展,各种海工结构及船舶的荷载及其内力分析也日趋应用不规则波的计算方法。目前对于外海码头在波浪作用下的船舶撞击荷载还应用规则波的研究方法,对其应用不规则波分析方法的途径以及在考虑波谱作用后会有怎样的结果等问题目前还较少研究。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微幅波对矩形竖直墩柱的作用
赵子丹, 陆君良
1980, 2(3): 137-152.
摘要:
在外海修筑架空式建筑物时,波浪力常常是重要的外荷载之一,为合理地进行结构设计,需要妥善地定出其所受的波浪力。关于作用在圆形桩、柱上的波浪力问题,国内外已进行过广泛的研究,本文第一作者也曾探讨过这些问题,这些研究成果的简明概括,已列入我国的有关规范[1],至于波浪对竖直矩形墩柱的作用问题,第一航务工程局设计研究院和大连工学院曾进行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可是在理论上,国内外都还缺乏必要的研究,其主要困难,在于边界条件较难处理。
封面
星野通平等著《深海地质学》的评介
王德文, 薛金声, 范元炳, 程广芬
1980, 2(3): 153-154.
摘要:
探索海洋,揭示其秘密,已成为当前世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早在六十年代初,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探索海洋的手段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近十余年来有关海洋地质的报告,胜似雨后春笋相继问世,但把这些资料系统地整理成册者还廖廖无几。为适应海洋开发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日本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由东海大学编辑出版了一套《海洋科学基础讲座》丛书,共分十二册,概括了海洋科学的各个领域,而《深海地质学》就是这套丛书中的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