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79年  第1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联合海浪过程的数值模拟
余宙文, 蒋德才, 张大错
1979, 1(1): 1-16.
摘要:
早期,海浪被抽象成一些简单的模式(如正弦波、有限振幅波等等),而加以研究,也得到了许多能近似符合实际的结果。但是,对真实海浪而言,其内部结构和外观特征都是复杂的,且都受着随机性的制约。因此,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人们已广泛地使用随机函数(随机过程)来作为描述海浪的模式。当用随机函数这种模式研究海浪时,海浪谱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而如何获得海浪谱便构成海浪研究中重要的问题。海浪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但利用海浪过程的现实(观测记录)求谱是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这方面国内外已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流、风暴潮
秦曾灏
1979, 1(1): 17-38.
摘要:
从方法论上说,除潮汐以外,通常在处理海洋动力学问题时,大多撇开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强调大气对海洋的主导作用,把大气运动当作诱发海水运动的唯一原动力,视海面风场为给定条件,而后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算出海面风应力场,作为施加于海水的强迫力。因此,一个成功的海浪、海流或风暴潮的预报,除了具备反映海水运动的主要物理性能的数学模型外,还必须以客观的、准确的海面风场的数值计算和预报为前提。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迄今为止似乎还不能说在实用上已经提供了海面风的一种足够精确的估算或预报方法。海上气象观测资料,尤其是测风资料的稀少,给海面风应力的实际计算带来不少困难。
海上风的边界层模式
吴辉碇, 杨春成, 季晓阳
1979, 1(1): 39-51.
摘要:
由于航海、海上开发作业等对海洋上风和海浪的预报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海浪、风暴潮等海洋水文要素的数值计算和预报,迫切需要解决海洋上风场的精确计算。但是,复杂的海面结构,大气稳定度的影响以及风、浪之间动量的交换等,使海上风的理论计算遇到很多困难,至今大部分工作是依靠统计方法。利用天气预报的形势场计算地转风或梯度风,以及它与海面摩擦、大气稳定度的经验订正关系。
均匀层浅海声场与海底反射损失的关系
关定华
1979, 1(1): 52-57.
摘要:
海底对浅海声传播的影响很大。海底有复杂的多层结构。在计算声场时如果把多层海底的影响都考虑进去,就会使计算复杂化,得不出一个清晰的物理图象。因此,在计算中往往使用海底反射损失系数来代替多层海底的模型。但海底反射损失与角度有复杂的依赖关系。为了计算方便,提出过不少简化模型。已经使用的模型有反射损失与角度无关、与角度一次方成正比;后来又提出反射损失在某一临界角之下与角度一次方成正比,在临界角之上与角度无关的三参数模型,克服了远场与近场衔接的问题[1,2]。但这些模型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反映海底反射损失与角度的关系的主要特征。本文提出一个近似方法,可以计算海底反射损失按任意规律随角度单调上升的情况下的声场。
海底反射参数对平均场强结构的控制
尚尔昌
1979, 1(1): 58-64.
摘要:
海底的反射性能是影响水声传播的重要环境因素。无论从海洋声场予报角度或水声信道匹配角度都需要对海底的反射性能作切合实际的简化描述。对声场分析而言,参数化描写是常用的手段。以前曾采用最简单的“单参数”与“双参数”模型来分析声场规律[1-4]。这些模型的缺点是没有反映出反射损失的全部掠角关系的主要特征,而只注意了小掠角的局部特征,因而近场与远场难於衔接。在文[5]中,我们根据大量实测数据的一般趋势,提出了“三参数”模型进行平均声场的分析,基本上克服了这一困难。并给出由“过度距离”标定的场强结构。
河口硅酸盐物理化学过程研究——Ⅱ 河口活性硅转移机理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铝胶体沉淀对海水中活性硅的吸附
庄栋法, 陈泽夏, 许木折, 吴瑜端, 李法西
1979, 1(1): 65-76.
摘要:
河口活性硅酸盐除了被稀释和被吸收外,有没有进行明显的无机化学转移?一直到最近几年,仍然是国际上争论的问题[1-6]。我们已在本研究第Ⅰ篇[1]报导了河口活性硅含量分布;河水与无硅海水人工混合后活性硅含量变化;电解质浓度和pH值对硅酸盐溶液中活性硅含量的影响以及吸附剂影响的初步实验;证实了河水和海水混合后活性硅含量的变化主要决定于悬浮物、电解质、pH值三个因素的同时作用。
海水中微量元素无机离子交换动力学研究——液膜递进模型理论 Ⅰ.天然海水条件下
张正斌, 李子江
1979, 1(1): 77-89.
摘要:
最近十几年来,海水物理化学中关于海水的化学热力学研究已较广泛地开展,并已有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报导。但是,关于海水中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至今却基本上仍属空白。然而这正是海洋中许多化学过程(特别像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海洋污染和防治等实践性比较强的领域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是我们从事这一方面研究工作的第一篇报导,讨论的内容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无机离子交换过程。
离子交换剂直接比色测定海水中微量镉与铬
刘莲生, 何木茂, 韦蔓新
1979, 1(1): 90-102.
摘要:
近年来,在一般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一个新方法,使得比色法似乎在返老还童,又可与原子吸收、放化分析、极谱法竞相争雄了。这个新方法就是离子交换剂直接比色法[1,2]这个方法的特点是(1)以半透明的离子交换剂为显色媒体直接进行光度测定;(2)离子交换剂能自稀溶液中富集待测成份,在一定条件下使待测成份在树脂上显色,之后不经过淋洗,即进行光度测定。这就把一般方法中“分离富集”和“光度测定”两步巧妙地合并成一步,结果使得本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简便快速等优点。但是,因为这一方法只是近年来才在文献上出现,所以在许多方面很不成熟,尚待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是把此法应用到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上,在文献上还未见有详细的和有效的研究结果报导。
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的模式
陈吉余, 恽才兴, 徐海根, 董永发
1979, 1(1): 103-111.
摘要:
一个河口发育模式的建立,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阐明了这一河口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为判定河口发育趋势提供理论根据,也为河口治理的方针和具体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作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河口,其演变过程极为复杂,总结长江河口的演变规律,确定其发育模式,对于长江河口的治理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等从事长江河口的历史过程和现代演变规律的研究,认为长江河口近两千年来的发育模式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南岸边滩推展,2.北岸沙岛并岸,3.河口束狭,4.河道成形,5.河槽加深。
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的遗传特点
万宗熙, 戴继勋, 陈登勤
1979, 1(1): 112-119.
摘要:
若干海藻工作者已在海带、厚叶翅藻等褐藻中观察到孤雌生殖的现象[1][3][4]。我们于1973年开始了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实验后,从1974年起我们就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进行了相似的试验。这里着重就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所表现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一些观察。大部分材料是1977年的实验结果。关于裙带菜配子体的无性生殖系将另作总结。
微量元素锰对海带生长的效应
赵焕登, 田学琳, 孙守田
1979, 1(1): 120-126.
摘要:
近年来,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验证明这类元素不仅对一些农作物如水稻和小麦[1,3,4]等的早期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一些藻类植物如小球藻[1]等也有同样作用。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利用锰离子提高作物生产的实验正在开展中。从已有报导来看,锰肥的施用对不少种植物有明显效应。如当锰量适当时,玉米籽粒的重量可以大为增加[4]。反之如果缺锰,小球藻的氮代谢——尤其是硝酸盐的同化作用过程就会受到影响。这时如果在培养液中增加锰浓度,可见在短时间内,光合作率就能成倍增加。
中国海域水螅水母类区系的初步分析
张金标
1979, 1(1): 127-137.
摘要:
世界海洋水螅水母类区系,自十九世纪末随着海洋考察的发展就开始大量的调查研究,相继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报告和专著,本世纪以来,调查研究向远洋深海发展。近期来,较系统的工作是Kramp(1959,1961,1965,1968),相继发表了几部专著,详细记述和综述采自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及其邻近水域的水螅水母,并进行了动物地理区划[15,18,19]。连同早期Mayer(1910)和Russell(1953,1970)等人的工作,为世界海洋水螅水母类分类区系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我们初步统计,全世界海洋水螅水母类约有450种左右(不包括可疑种和未定种)。
贻贝(Mytilus edulis)人工育苗的研究
聂宗庆, 王中元, 牛锡端, 季梅芳, 沈决奋, 陈文华, 刘丽华
1979, 1(1): 138-156.
摘要:
贻贝养殖,在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广泛开展。贻贝人工育苗是解决贻贝养殖苗种的途径之一,尤其在自然苗缺乏的地区,或是为了选择优良品种出发,更有其重要意义。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于1972—1974年期间,在胶南县海水养殖场进行了贻贝生产性人工育苗试验。以后又在青岛进行了一些培养条件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工作,对于育苗的一些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提高室内水池培养到附着阶段的成活率,和探索下海后掉苗的原因,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人工育苗生产初具规模。现将主要结果报告于下。
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ky L.)胚胎和仔、稚、幼鱼发育的研究
雷霁霖
1979, 1(1): 157-175.
摘要:
鲻科鱼类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水和半咸淡水养殖对象。对于它们的个体发育研究,国际上一向比较重视。已见报告的品种有M.cephalus[10][6][7]M.capito[12]M.curema[5]M.corsula[9]M.macrolipis[11]M.carinatus等,而对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ky L.)个体发育的研究,仅见T.B.杰赫尼克[14](1949)和朝鲜的张日寿(1966)发表过有关报告,在国内尚未见有这方面的详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