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

梁进 任福民 杨修群

梁进, 任福民, 杨修群. 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J]. 海洋学报, 2010, 32(1): 10-22.
引用本文: 梁进, 任福民, 杨修群. 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J]. 海洋学报, 2010, 32(1): 10-22.
LIANG Jin, REN Fu-min, YANG Xiu-qun.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MA and JTWC tropicalcyclone datasets for northwest Pacific[J]. Haiyang Xuebao, 2010, 32(1): 10-22.
Citation: LIANG Jin, REN Fu-min, YANG Xiu-qun.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MA and JTWC tropicalcyclone datasets for northwest Pacific[J]. Haiyang Xuebao, 2010, 32(1): 10-22.

中美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集的差异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775046;40730953);973项目课题 (2006CB403601;2004CB418303);行业专项(GYHY200806009;GYHY200806004)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MA and JTWC tropicalcyclone datasets for northwest Pacific

Funds: 
  •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CMA)和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集,对比分析了两者在1951—2005年TC定位和定强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套资料定位差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及1988年至90年代差异较大;地理分布上主要是在TC登陆后所在的地区及高纬度洋面上差别较大。定强方面,CMA资料在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TC强度明显大于JTWC资料,JTWC资料则在80年代末以后的时段TC强度显著大于CMA资料;地理分布上定强差大的区域在80年代以前分布较零散,之后随着JTWC资料定强增大,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强度显著偏强,CMA资料同期则在亚洲大陆沿岸部分地区强度较强。进一步分析显示,两套资料集之间的差异和TC观测技术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气象卫星使用以前(1951年至60年代初),以及美国空军飞机观测终止之后(1988年以后),两者无论是在定位还是定强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两者定强差最小的时期(1973—1987年)则正好对应了飞机观测和Dvorak技术在TC观测上同时被使用的时段。两套西北太平洋TC资料集总体差异明显,却又各具特点,目前很难判断哪一套资料集更加可靠。但对于影响中国TC,CMA资料集具有明显优势。
  • WEBSTER P J, HOLLAND G J, CURRY J A, et al. Changes in tropical cyclone number, duration, and intensity in a warming environment[J]. Science, 2005, 309(5742): 1844—1846.
    EMANUEL K A. Increasing destructiveness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J]. Nature, 2005, 436(7051): 686—688.
    KLOTZBACH P J. Trends in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1986—2005) [J]. Geophys Res, 2006, 33(10): Art. No. L10805.
    CHAN J C L. Comment on "Changes in Tropical Cyclone Number, Duration, and Intensity in a Warming Environment" [J]. Science, 2006, 311(5768): 1713.
    KAMAHORI H, YAMAZAKI N, MANNOJI N, et al. Variability in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 day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J]. SOLA , 2006, 2:104—107.
    曹楚,彭加毅,余锦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登陆我国台风特征的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29(4):455—461.
    王小玲,任福民,王咏梅,等.影响中国的台风频数年代际变化趋势:1951—2004年[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3): 135—138.
    LANDSEA C W, HARPER B A, HOARAU K, et al. Can we detect trends in extreme tropical cyclones? [J] .Science, 2006, 313(5786): 452—454.
    WU M C, YEUNG K H, CHANG W L. Trends in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J]. EOS, 2006, 87(48): 537—548.
    余晖,胡春梅,蒋乐贻.热带气旋强度资料的差异性分析[J].气象学报, 2006, 64(3): 357—363.
    雷小途.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定位的精度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2001, 17(1): 65—70.
    国家标准委员会. 《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 T1920122006.2006.
    王金博,钱维宏.半个世纪来热带海洋风暴对中国大陆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5): 992—999.
    丁一汇, E.R.莱特.影响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相关的大尺度环流分析[J].海洋学报, 1984, 6(4): 542—552.
    陈联寿,丁一汇.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1—10.
    陈联寿.热带气旋运动研究和业务预报的现状和发展 //台风会议文集(1985).北京:气象出版社, 1987: 6—30.
    耿淑琴,夏冬冬.我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境场的关系[J].海洋学报, 2006, 28(4): 36—4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91
  • HTML全文浏览量:  20
  • PDF下载量:  108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03-0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